臨行前我特別交代:兩人要商量著配合好,淑謹多年指揮騎軍經驗豐富,子龍要多向淑謹學學。當然,淩統要聽兩人的軍令。此子按現代的說法就是:為戰爭而生的!僅僅才十八歲的年齡,對征戰的癡迷程度讓人驚歎!按開始就教導他的徐晃的話說:公績乃天生的戰將之選!我曾特意的考驗了淩統一次,其指揮起車營來井井有條,兼且沉穩、冷酷。因而,也就大膽的啟用他給張繡和趙雲打前鋒。徐盛不也就是才十九歲就開始獨自領軍嗎?現在已經成長為了一方重將。<\/p>
晨起之後,在彌漫著大戰前令人壓抑得窒息的緊張氣氛中我傳令:徐晃和李通各統領兩萬大軍先行出戰,我同曹操親自統領驍騎營和虎豹騎及各自的另兩萬大軍隨時準備出擊,待袁軍陣營產生浮動即馬上殺出直搗袁軍正麵的主營。此役加之預伏的騎兵和弩車營,徐州軍共投入了六萬八千兵力,曹軍投入了四萬五千兵力。我抱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態度,統率著聯軍的精銳盡出。眾將紛紛的接令出賬,大戰前的亢奮讓他們走路都帶著小跑;現在也隻剩下經過兩次連場大戰的夏侯惇和太史慈所部在休息了!<\/p>
首先接戰的是徐晃和李通率領的聯軍對上了韓猛和蔣奇統領的袁軍,兩軍毫無創意的見麵就硬撼起來。看來袁軍將領也是得到了袁紹的軍令,既然是拚消耗,也就不用表演花哨的戲碼了!誰能頂到最後,誰就是勝者。怎麼說這樣下去都是對袁紹有利,內線作戰畢竟補充容易;而外線作戰的聯軍勞師以遠,即使是補充也要經過長途的跋涉的由屬地調軍。這樣不僅麻煩,而且時間也需很長。隻要袁紹掌握好時機,待兩軍極度疲乏之際,以新調的生力軍作最後的突擊,聯軍的命運就堪憂了!因而,袁紹也就很配合的調集了大部分的主力於正麵戰場,與聯軍打起了殘酷的陣地戰。<\/p>
隱伏與丘陵之後的趙雲和張繡接到探馬稟報:正麵戰場已進入膠著狀態。即命淩統啟動弩車,鐵騎緊隨車營之後趕往袁軍右營的側後。為了節省人力,加快行軍的速度,淩統早已設計好了用駑馬拉動弩車和投石車的方法。因此,隻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袁軍的大營就已經遙遙在望。<\/p>
瞭望樓上的袁軍發現有大隊的騎兵從側後出現後,及時的發出了信號。袁軍大營一片忙亂之後,已有數千的弓箭手排列在騎兵到來的方向張弓以待。讓袁軍奇怪的是:臨近三、四百步之內後,騎兵並沒提速衝鋒,而是停了下來。隨後,鐵騎中間讓出的空間,數千的歩卒推出了一種怪異的方形鐵車。<\/p>
隻見那些歩卒把鐵車縱向排成兩排,前排兩輛鐵車中間的間隔剛好可以把後麵一排的鐵車推上來;排好後,又見一陣忙亂,伴隨著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過後,馬上就傳來了刺耳的裂風之聲,漫天拇指粗細、四五尺長的大箭射進了擁擠的袁軍人群中。大箭的速度極快、力量極大,由於袁軍排列了數層,剛好給了弩箭以用武之地;一隻弩箭甚至能穿透過兩、三名袁軍。排列好的袁軍象割倒的莊稼一樣,一排排的倒下,因恐懼和疼痛而發出的嚎叫之聲,分外的令人心悸!<\/p>
連續的幾輪箭雨過後,營內的袁軍已經完全的潰亂!袁軍兵卒嚎叫著向大營深處潰逃,連指揮的將領也在箭雨密集的攢射後不知所蹤了!也許是騎在馬上剛好成了靶子、也許是讓從未見過的大箭的殘酷攢射給嚇傻了?反正大營內是一片的混亂、潰逃,既無人組織防守,也無人組織彈壓。此時的大營就象炸了窩的蜂巢。就是一個潰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