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奏凱而還(1 / 2)

風雨飄搖、亂局紛紜,讓我與謀士和將領們舉棋不定的事還有很多。有不在少數的屬下提出:此次由冀州還軍,莫不如順勢一舉拿下兗州,接聖駕至徐州,搗毀曹操的根基。其實,對我來說:對獻帝劉協一直不太感冒,以往隻是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姿態而已;但此時已經不可避免的擺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的必須要麵對了。<\/p>

此時,讓我感到一直以來的無往而不勝在將領心中已經滋生了目空一切、小看天下群雄的情緒,特別是對曹操這個蓋世梟雄的堅韌和狡詐過於的掉以輕心了!且不說在我數十萬大軍的的虎視眈眈之下,曹操必然早就有了萬全的準備,根本沒有任何偷襲成功的可能;再加上有荀彧這個老謀深算的人坐鎮,如果突擊兗州必然會打成一場長期的膠著戰。<\/p>

就徐州軍的軍力來講,經過數個月的征戰也不可再用,疲憊異常的亟待休整。即使是能夠經過艱苦的鏖戰拿下了兗州,也會同曹操拚個兩敗俱傷的無力再戰。那時,就會給了呂布、孫策等可趁之機而壯大起來。無形中就又把亂局越搞越大徹底的失控了!紛亂也將永無寧日。產生這樣的後果,還莫不如真正的形成兩強對恃,以曹操的治世能力和眼光均要好過隻想渾水摸魚滿足個人私欲的呂布等,對民族大局也有利得多。簡化了紛亂的局麵,以後處理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p>

特別是對於劉協的處理,現在還不到接過來擺著看的時候。既不能真正還政於他,又要應付那些遺臣故老們的搗亂,還不如先放在曹操那裏。待我的絕對實力無人撼動、可以任意為之之時,再處理劉協的問題就來得及。好在兩個智謀超群的重臣郭嘉和賈詡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時機未到!此時正應休養生息、安定內部、坐山觀虎鬥,尋機拿下幽州才是既得利益。省去了我多費口水來做解釋工作,隻是感歎了一句:欲速則不達呀!就結束了爭論。<\/p>

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就要麵對夷族的鐵騎。因而,我特別交代陳登: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儲存良馬,交由賈詡安排將領訓練騎軍。本來麴義應該是一個訓練和統領騎軍的最佳人選,但由於其曾得到過袁紹的重用,留在冀州難免會縮手縮腳。而張繡我又擔心賈詡難以駕馭,我想起了原曆史張郃在後期的能屈能伸、縱橫疆場的所向披靡,就交代賈詡把組建和訓練騎軍的重任可以交給張郃。如果張郃難以勝任,可送信予我,我可以把徐榮也調給他。另外,趙雲和張遼也都是不錯的人選。隻是二人現在還都征戰在外,隻能是以後調整了。北疆之事,將是將來的重中之重,必須要首先做到未雨綢繆。<\/p>

現在就看出來我聯合曹操夾擊袁紹的益處了!我在不用擔心後院起火的情況下,不僅無所顧忌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占領了河北第一大州(曹操僅得不足一郡、還得用作戰略緩衝)冀州,而且把袁紹壓縮在了貧瘠的幽州,並已經讓我打得膽破心寒;隻要我策略運用得當,想來拿下幽州的時間也不會太遠。<\/p>

同時,我也把曹cao逼到了幾乎可以直接麵對夷族的境地。這樣,我就可以進一步觀察一下他在在民族大義方麵的態度。前世了解到的曹操畢竟有文人墨客筆下渲染的成分,還是要眼見為實不是?<\/p>

說實話,雖然我已經走到了爭霸天下這一條不歸之路上,即使為了郭嘉和賈詡等這些忠心耿耿的屬下考慮,也沒有了一絲一毫回頭的可能。但我仍然希望盡量的給曹操這個千古名人一個機會,盡可能的發揮他的才能,讓他來造福於民族。但這也必須是在我所能夠容忍的底線範圍之內才能辦到。也就是說,既不能危及到我個人及家族。屬下的命運,又要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p>

其實,現在考慮這些還有些稍早了一點兒。畢竟還沒達到可以天下一統的局麵,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以後也不排除所有的當世豪傑都聯合起來對付我的可能?利益是永恒的嘛!<\/p>

咱雖不是表麵上仁義道德、背後裏男盜女娼之徒。但一些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表麵文章還是要做的。否則,就就會落人口實。撤軍之前,我派人快馬給曹操送信,言說由於徐州軍軍力疲憊,即將撤回徐州休整。並表示了對此次合作的滿意,期待以後如有機會可以再一次的合作。<\/p>

我這種多此一舉的行為,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必然會擔心我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而遲疑不決、進退兩難。這樣,也就相應的會給呂布創造了一些的機會,加快呂布進軍河西郡的步伐。也有可能把曹操盡可能長的時間纏在並州?借以消耗曹操的實力,為我同曹操的決戰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