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冷暖自覺 (四更)(1 / 2)

\"商曾聽人言:孔明有三名密友,均有牧守一方之才、且年齡均要稍大於孔明。三人分別乃博陵崔顥崔州平、潁川石濤石廣元、汝南孟健孟公威,此三人現均寓居於襄陽左近;我等剛好現正處於荊州,奉孝近日不妨派人以商之名義訪之;亦可以孔明和士元的名義去向水鏡先生打聽其三人的行止。如三人能入仕徐州,當可暫解我徐州缺人之燃眉之急呀!\"我交代郭嘉到。<\/p>

對於我這種想起來就知道哪裏有人才的能力,郭嘉早已司空見慣了!根本也就不再去追問我胡謅八扯的''人言''就點頭允諾了。<\/p>

談談嘮嘮之間,我把十幾根頭平根圓、上寬下窄、上薄下厚的尺許一般長的竹簽兒已經用短匕削好了。我邊有些自嘲的說到:\"哈、哈!如此利器卻被商用作削竹?\"邊在根部用匕尖兒旋出了孔洞。<\/p>

我從馬秀鸞手中要過半根束發的絲帶,把竹簽兒穿了起來。在我隨手''嘩啦啦''一合一拈間,機敏的郭嘉還沒等糊上扇麵,就已經大致明白了折扇的結構和用法,失口驚歎道:\"此扇輕便易攜、兼且雅致高潔,確與嘉之身份和衣著相配!主公巧思若此。真奇才也!\"<\/p>

我有些尷尬的說到:\"奉孝謬讚矣!隻不過與劉玄德之織席販履相似而已。\"身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的郭嘉大搖其頭:\"非也、非也!此扇既可作祛熱之物,又可拿在手中把玩作為飾品賞之。雅俗之間,天壤之別也!\"一時變成了金庸筆下的‘非也先生’。<\/p>

接下來也就容易多了!拿過甄宓畫好的一幅牡丹和一幅錦雞扇麵,為了避免宣紙過軟我又多襯上了兩層。用在指導糜家製作香皂時臨時起意用燒堿加澱粉製造出來的、甄宓錦袋中的一小罐漿糊糊好、晾幹以後,也就能開合自如了。<\/p>

邊糊著扇麵,我邊感慨道:\"如果是在盛世?商憑借這些小巧之技就可養活十個八個媳婦呀!何必象現在一樣整天金戈鐵馬、刀頭飲血的四處奔波?\"說得本就一臉崇拜之象的二女玉麵飛紅,chun情蕩漾間嫵媚異常的豔光四射。郭嘉幹笑著湊趣道:\"那樣,主公自己雖可過得舒適愜意些。可就白白浪費了主公這個百年難見的霸才嘍!\"<\/p>

為了緩解二女的嬌羞,我就接著解說到:\"此乃商臨時起意所製,故而難免粗糙。如想更加精致?可延巧匠用玉質之物或骨質之物作骨,用潔白的絲綢作麵,請名家直接作畫或題字落款於其上,其價當可達千金而不易也!\"見三人均點頭默認,我就有些滿嘴跑舌頭的又胡謅道:\"如有巧女,亦可刺繡佳品於其上;饋贈心儀之男子,乃絕佳之定情信物也!\"<\/p>

沒想到我胡謅完之後,馬秀鸞豐腴無比的櫻唇蠕動了幾下,但有著夷人開朗豪爽個性血統的她終於還是俏麵殷紅嬌、臊難當的低著臻首小聲說到:\"鸞兒過世的母親乃羌人公認的巧女,鸞兒亦曾跟母親學過刺繡。來日、來日,鸞兒給夫君繡個蒼鷹!\"<\/p>

我啞然失笑道:\"沒想到鸞兒不僅武技高強,還擅長女工?加之馨兒擅長廚藝、琰兒擅琴、秀兒善舞。商何其幸也?有如此多的絕妙佳人為伴!\"女人多了,有時就是鬧心!我這是在借稱讚馬秀鸞之機隱晦的告訴郭嘉:其妹並非沒有出類拔萃的地方。<\/p>

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此時卻引來了另一個人的幽怨。甄宓嘟起小嘴一臉落寞之象,表情豐富的小臉兒上好像在說:就是宓兒沒用!大哥不提宓兒,又不喜歡宓兒了!<\/p>

我暗歎著隻好又逗甄宓高興的說到:\"商聽說甄氏有不少的作坊。宓兒可傳信給嶽母大人,言明此種折扇的製法,並在扇子底部加上玉墜兒等飾品作為扇墜兒,在上部加上彩綢等作為扇穗兒,使其更加的精致和華貴。大量的製作此種折扇販賣,當會有不菲的收入。也算商略微的酬謝了一次嶽母大人給商生了這麼一個嬌俏可人、機靈聰穎小仙女兒一樣的小娘子!\"<\/p>

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甄宓卻嬌嗔著答道:\"宓兒早就讓叔伯在徐州尋址把冀州的一些作坊搬過來了!宓兒出來時已經早就選好地址,回去後剛好可以先製作此扇。\"<\/p>

我驚詫甄宓頭腦靈活、做事果斷之餘,隻好進一步解說到:\"宓兒在製作此折扇之時,要特別注意一點:上寬下窄的扇骨要筆直並對稱,這樣折扇才能製成後合攏後規整。而兩根扇骨之間的距離,也剛好要與扇骨的寬窄度相等。為了能夠準確糊製,可以製好一根標準的扇骨,把扇麵用這根扇骨卷起來,壓出的折痕就是兩根扇骨之間的距離。當然,扇骨的坡度越大,相應所用的扇骨數量就越少,反之就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