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二張默契(1 / 2)

與蜀軍的大戰雖然在總體的戰略態勢上已經取得了優勢,但在具體的戰術實施上現在卻出現了極其不利的局麵。<\/p>

由於張飛初當大任,卻一改以往暴躁粗獷的風格變得沉穩睿智起來,把進攻的重任完全委托給了擅長統軍的張任,自己甘當起了配角。而張任也不負張飛的所托,集中主要的兵力,連續的主攻荊州軍大營這一點。使本就戰力一般的荊州軍疲憊、傷損嚴重,逐漸的顯現出防守起來捉襟見肘、漏洞頻出,已經數次的被蜀軍突入了寨內。<\/p>

好在黃忠和邢道榮憑借著個人的悍勇,數次身先士卒的堵塞疏漏,才使大營未被攻破;使兩軍暫時維持在了不勝不敗的局麵。<\/p>

用兵老道的張任接手蜀軍的進攻重任以來,采取了輪換式進攻、孤注一擲的辦法。既把十幾萬的蜀軍,每日裏使用三分之一的兵力集中攻擊荊州軍大營。日日輪換著攻擊,使每日裏進攻的蜀軍都能保持著充沛的體力和鬥誌,不因連續的征戰而使戰力有所下降。<\/p>

而原來出兵時原有六萬的荊州軍,由於開戰之初就讓邢道榮給損失了近兩萬,再加上多日的戰損,現在已經不足四萬。這樣,荊州軍就不得不以大部分的兵力來抵禦蜀軍的進攻而日日不得休息,也就必然會造成了因體力不支而使戰力下降。<\/p>

一招失手,滿盤皆輸。現在已經到了兩軍大戰的最關鍵時刻,如果真被蜀軍攻破了荊州軍的大營?那後果就確實難以想象了!憑借荊州軍久疏戰陣、缺乏訓練的狀況,如果大營被攻破,必然會出現大麵積的潰敗。蜀軍也就會一瀉千裏,趁勢攻入荊州腹地。<\/p>

那時,蜀軍也就會就地取糧,解決了由於糧道被封堵的難題。憑借僵持後大勝的高昂士氣,最低可以保證進退自如了。而此前我的一切布置和策劃,也就均要付之東流了!孤軍深入的傅峻也就隻能是在水軍的接應下撤回荊州。否則,一旦蜀軍翻過把來來個內外夾擊,傅峻的遠征軍就有被堵在西川被蜀軍全殲的可能?連環之策如被破解一環,必然就是滿盤皆散。<\/p>

臨營的江東軍大營中的潘璋和馬超,也感覺到了荊州軍的窘境。馬超也曾數次的統軍出營,想憑借自身的悍勇從側翼攻擊蜀軍,從而間接的幫助荊州軍固守。但蜀軍同樣也有一個悍勇的張飛,因而馬超的數次攻擊均勞而無功的被張飛統軍給封堵了回去。沒想到處於逆境中的蜀軍竟然爆發出了十分驚人的戰力!已經大有扭轉乾坤的可能?<\/p>

這時候的戰況也確實讓我進退兩難、大生一籌莫展之感。我也不是沒想到在兩軍大戰的間歇,來調整兩軍的布防體係。但兵力上有些不足的弱點,此時就凸現出來。如果趁著晚上的休戰間歇、從江東軍大營中調少量的兵力補充到荊州軍大營來?由於兩軍原本就缺乏配合,很有可能是倒會來添亂!即使是能暫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時間一久也會象添油戰術一樣,漸漸的把江東軍大營給抽空了!那樣,荊州軍大營和江東軍大營就會同時處於不利的局麵。<\/p>

如果把荊州軍大營退下去休整、而把江東軍頂在前麵?但現在與蜀軍大營的距離也就僅僅相距十幾裏,根本也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想到張飛和張任現在配合得如此的默契,如此大的兵力調整必然會被蜀軍探知。那時,蜀軍趁兩營均立足未穩之時同時發起攻擊,同樣也是未知的成分太多、危險係數太大!<\/p>

況且,現在荊州軍的狀態已經處於了極限。如果向後撤軍必然會使緊繃的戰意一下子鬆懈下來,想再提升起士氣也就難了!同時,荊州軍如遷營的半途遭到驟然的攻擊,還有瞬間崩潰的可能?<\/p>

為了加強傅峻的遠征軍的實力,本來就把大部分的弩車和投石車都給傅峻帶走了。而剩餘的投石車幾日的鏖戰下來,也損壞得所剩無幾。尚存的部分弩車還必須統一使用,分出部分來使用則起到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p>

倒也不是沒有一點兒的戰略預備隊,驍騎營的五千鐵騎就幾乎是沒有太使用、戰損的數量也有限。但我原來的計劃是考慮待蜀軍撤退或潰敗時,再使用這五千精銳的鐵騎追敵或逐潰,以期達到長驅直入的效果。現在還真有點兒舍不得動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