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路軍議 (三更)(1 / 2)

渤海郡的治所所在南皮距章武不足三百裏。當徐晃、太史慈、呂蒙等統率著分別由徐州的下邳、琅琊啟程的近十萬大軍趕到南皮同張遼所部彙合後,不久也就接到了我派快馬傳來的向幽州進軍的軍令。作為東路大軍主帥的張遼馬上傳令由管亥出任大軍前鋒、率領著一萬步卒首先開拔向幽州進軍,自同徐晃、太史慈統率大軍主力隨後跟進。鑒於呂蒙做事一貫的沉穩、細致,張遼委任呂蒙統率後軍,這其中包括呂蒙原屬的車營(投石車、弩車)、徐州軍中唯一的一支五千兵卒的橫刀軍、以及糧秣、輜重軍;呂蒙也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一支‘雜牌軍’的主將。南皮城由呂威璜等留守、並協調下一步的糧秣、輜重供給。<\/p>

<\/p>

張遼進軍的途中,就接到了我由於西路軍進軍受阻而轉令其全力進攻、由策應變成主攻的軍令。因而,張遼也催動大軍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向章武城開進。<\/p>

<\/p>

此時的章武城內,由紀靈、趙睿、沮鵠所率領的五萬援軍已經趕到多日了。為了防守即將臨近的徐州軍的進攻,以紀靈為主將的援軍到達章武後就加緊了對城池的修繕、布防,緊鑼密鼓的作著戰前準備。說起來增援章武的幽州軍的一正二副三位主將,完全可以用老中青三代來形容:已經年近五旬的主將紀靈,乃是當年黃巾亂起就跟隨在當年的第一諸侯袁術身邊的重臣;為袁術成為當年的第一諸侯立下了汗馬功勞,亦多次的在危難之時救下了袁術的性命,是‘袁氏’嫡子袁術不折不扣的第一嫡係將領。而趙睿則是在一年前冀州之戰後,僅餘的未曾戰死、或投降的幾名袁紹麾下大將之一。至於目前年紀才僅十八歲的沮鵠,乃是袁紹麾下的第一智者(不是第一親信,原來的第一親信應該是現在已經身在成都的審配。)沮授的長子;頗有乃父之風的沮鵠在幽州頗受重用、年紀輕輕就出任了大軍的副將。<\/p>

<\/p>

算一下現在幽州方麵出戰的將領實力也算不弱。不僅有老一代的紀靈、中生代的趙睿,尚有新生代的牽昭、田豫、沮鵠。另外,留守薊城的將領尚有河北四柱之一的文醜、以及能力不俗的呂曠、呂翔這對孿生兄弟。如果不從多方麵加以謀劃,讓幽州的‘袁氏’完全的龜縮起來固守,北征幽州還將是一場纏人的持久戰也說不定呢?<\/p>

<\/p>

一個將軍一個令,一個和尚一本經;這句話恰是幽州軍東、西兩路將領表現的真實寫照。與西路幽州將領首先求戰的表現相反,東路以紀靈、趙睿、沮鵠為主將的五萬幽州軍卻完全龜縮在章武城中,對已經首先逼近章武城的徐州軍前軍管亥所部根本不加光顧,隻是四門緊閉、刁鬥森嚴的一心一意的想嚴防死守。<\/p>

<\/p>

隨後趕到的大軍主力落寨紮營後,眾將聚集在中軍大帳中商議起了當前的軍情。秉性剛烈的太史慈撫著頜下蓬髯首先說道:“主公的西路大軍攻擊受阻,我等已經接到由策應變為主攻的軍令。可是,自我軍兵臨章武以來,城內的幽州軍既然沒有利用前軍管亥長途行軍軍心疲憊、且兵力稍弱的機會搶先討戰,以收挫敵銳氣的效果;那麼爾等很可能就要抱著龜縮不出的態度固守章武了?如果這樣,我軍還真是難以速戰速決。彰武城內畢竟駐有五萬多的守軍,我軍想攻下彰武城也並非輕而易舉之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