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雄心不泯 (三更)(1 / 2)

在我駐軍幽州緊鑼密鼓的安排著繼續北征的事宜、忙得頭暈昏腦漲甚至連僅僅相距二百餘裏即將作為北征大本營的薊城都沒倒出空閑去看一看的時候,前期所做的各項安排也紛紛的傳回了塘報;這其中既有令我欣慰的消息,也有令我極其惱怒的變化。當然,本就是肩負著抵禦烏桓的責任、十幾年來一直鍥而不舍的戍守著大漢邊陲的閻柔和鮮於輔是不可能讓我操心的!二人回到漁陽後就經過緊急的調軍、並已迅速的開始率軍向上穀運動。<\/p>

出現了變化的則是向幽州西北方向南匈奴屠各族的用兵。<\/p>

以往一貫‘七個不服、八個不忿’、‘沒理攪三分、有理鬧翻天’的呂布這次還真的完全執行了我的軍令,除了駐軍雁門的高順沒有調動外,幾乎傾盡了麾下的所有的兵將已經兵抵長城腳下;就態勢上來講預計很快就要對南匈奴發起突擊了。本就對呂布桀驁的性格比較擔心的我聞報後內心頗感欣慰!<\/p>

人的情感、特別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詡為大丈夫的男性的情感,有時也確實有些不可理喻得令人難以理解。自從虎牢關一戰之後,與我見麵根本沒有幾次的呂布就一直自詡為我的知己、宣稱我同他乃是當今並世的兩大豪傑。說實話,在徐州起兵之始我還多次的受到過當時春風得意的呂布的恩惠、就連我早期的‘無敵侯’封號都是呂布讓出了自己的‘溫侯’屬地河內境內溫縣的一個鎮埠給我爭取來的。雖然這僅僅是個有名無實的封號,但卻對早期的我的聲望提升也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是呂布在兗州兵敗於曹孟德以後,我出於總體局勢的考慮‘一竿子’把呂布支到了河套地區、並有些‘耍奸’的扣下了張遼,也並沒有引起呂布的太大不悅;並接一直還在堅定不移的配合著我的總體中原戰略。<\/p>

看來,在這個時代最難控製的呂布還確實挺買我的帳的!投桃報李!現在呂布已經四十出頭了,想來*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浮也一定沉穩了許多、過於桀驁的秉性也有所收斂。如此下去我還真有可能把呂布打造成為一位可以在青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蓋世英雄、而不是提起來就讓人感到有些悲劇色彩的、甚至生出唾棄之心的‘三姓家奴’!<\/p>

而一貫處事嚴謹的原曹孟德麾下駐軍並州的樂進和李通也並沒有因角色的轉換而有所遲疑的不尊號令。除李通繼續的留駐並州署理地方以外,樂進和史渙(河北之戰後一直駐軍河東)則盡可能的調集了大量的糧秣和軍械押運往前線。同時,樂進和史渙也調集了並州的精銳軍兵統領著北上,準備作為先期進兵的呂布的後援。<\/p>

樂進、李通等之所以表現得如此的配合,其實這也源於我幾次的同曹軍聯合作戰時所樹立的崇高威信。一直以來,雖然我與曹孟德在內心裏都把對方看成是彼此爭霸天下的最大對手;但出於對人格上的尊重,雙方均未曾對對方有過言語上的詆毀、並還保持了相當程度上的互相尊重。這樣一來,在曹孟德淡出這個時代以後,其麾下的重要將佐不僅沒有對我產生過多的怨懟,反而把我當成了他們仕途上的依靠。也就是說,原‘曹氏’集團幾乎等同於‘一鍋端’的並入了徐州集團。<\/p>

而令我極其惱怒的則是漢中的孫策。自漢中大敗夏侯淵、南安發生突變以後,可以說孫策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膨脹。這可能也就是孫策又萌發了雄心壯誌的一個重要原因?<\/p>

首先得到的消息是從朝廷轉來的一份固城侯、漢中太守孫策的奏折。孫策在奏章中對朝廷上奏:由於漢中先後經曆了漢中大戰和南安保衛戰,兵卒、糧秣損失嚴重已經難以為繼,此時根本無力尊奉關中王的軍令進軍北上。因而,為姑息漢中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漢中疲憊、殘缺的軍力,孫策懇請朝廷敦促關中王撤銷對孫策下達的北上軍令。待漢中的困頓形勢有所緩解後,孫策必會統軍出塞一戰以報蠻夷入境對大漢的劫掠、燒殺之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