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被東羌鐵騎打得‘就恨爹娘給他少生了幾條腿兒’的孫策,被東羌鐵騎攆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際,恰巧後翼湧上來了由關中周瑜所派出的、增援河套地區的援軍!由於禁出任主將、許褚出任副將、淩統出任先鋒的關中援軍,在孫策被東羌鐵騎追得‘茫茫如喪家之犬’的關鍵時刻,淩統率領的三千先鋒鐵騎迅猛的接應了上來,這才救下了亡命敗逃的孫策等人。待於禁和許褚率領著後續的關中主力到來後,側翼的涼州也由龐德率領著五千鐵騎趕到了。這樣一來,漢中、關中、西涼的三路援軍反而在安定郡合兵一處了。<\/p>
而隨後緊追孫策不舍的東羌鐵騎,在淩統率軍接應孫策、截擊追擊的東羌鐵騎之後,就已經知道想要擊殺孫策的機會沒有了。因而,也就輕輕鬆鬆的脫離了接觸,利用鐵騎機動性強的特點遠飆而去。出任漢中軍前軍的郝昭,由於所屬乃是步騎參半,機動性遠遠要慢於東羌鐵騎。雖然郝昭接到後軍主力被襲的稟報後,馬上就還軍想銜尾對東羌鐵騎進行騷擾、借以助孫策所部盡快的脫困;但實際上卻根本跟不上東羌鐵騎的攻擊速度,東羌鐵騎的尾巴沒抓到、還差一點兒讓撤軍的東羌鐵騎給打了個逆襲!好在郝昭一貫的治軍穩健,當感覺到情況不對後,馬上就把所部‘龜縮成一團’,擺出一副就地頑抗的架勢。<\/p>
急於退軍、趕往河套地區的東羌鐵騎,見對郝昭所部根本‘無從下口’的難以輕易的予以突破,也就隨即轉路北上;令郝昭所部得以保全。但孫策所率領的後軍主力則遭了‘大難’!兩萬多的兵卒,死、傷大部,同郝昭所部合兵一處也就剩下了不足一萬的殘兵。依照孫策有些‘放賴’的打算:他馬上就要率領著漢中的殘兵返回漢中,並言‘實在是無顏去麵見漢中王’。<\/p>
但早就得到了周瑜麵授機宜的於禁等,則一再的堅持讓‘孫策必須的率軍趕到河套地區’。粗豪的許褚還揚言:我等已奉大都督(周瑜)的嚴令,如果固城侯(孫策)再臨陣退縮,就要把孫策挾持到河套去麵見關中王。雖然雙方因語言上的不合,彼此之間鬧了個‘半紅臉兒’!但孫策及其部署還是不得不跟隨著大軍一同向河套地區開拔。<\/p>
究其原因,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隻要有人出麵攔阻,本就傾向於繼續北上的法正、郝昭,就肯定會規勸孫策繼續的北進。原本因法正、閻溫和郝昭等比較傾向於尊奉朝廷的指令,在孫策的內部之前就已經產生了矛盾和分歧。如果孫策堅持的強為,很有可能會造成本是漢中、隴西土著的法正、閻溫、郝昭等的分裂出去,這也是孫策最不願意看到的!因而,孫策即使是不願,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強忍著‘鬧心’趕來河套地區。<\/p>
來了?你再想回去就難上加難了!手裏拿著於禁等派人送來的軍情稟報的我心裏暗說。接著,我又有些氣不打一處來的也不禁脫口罵道:“孫策呀、孫策!你真是屬‘磨道驢’的!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