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後世之師(2 / 2)

究其原因,則確實也難以辨明誰是誰非!作為霍光擁立的第二位皇帝的漢宣帝劉詢、劉病已,同樣也是堪稱一代明君!在其為帝的二十五年中,造就了史稱‘宣帝中興’的一朝盛世;成就了有史以來、甚至以後都難以達到的‘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的大好局麵,絕無僅有的令夷族主動把‘美女’送來和親。當然,也‘互通有無’,‘昭君出塞’就是漢宣帝的兒子元帝繼位之初不久發生的。<\/p>

總結起來‘霍氏’家族的悲慘下場,原因也頗多。初期的霍光出掌朝政還十分的小心謹慎、寬厚謙和,在他的主持下,一舉扭轉了因漢武帝過於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所造成的大漢處於經濟崩潰邊緣的危險局麵;徹底的改變了因需要供養龐大的軍旅,由桑弘羊主持的近乎於‘竭澤而漁’的經濟政策。對大漢朝的中興,霍光可以說是:功不可沒!<\/p>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位的穩固,霍光逐漸地改變了原來的做法,他變得不那麼小心謹慎了!權力欲開始膨脹起來。特別是在昭帝末宣帝初,霍光大量地把自己的故吏、親屬安排到重要位置:<\/p>

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p>

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依仗人勢,恣意妄為。連流傳下來的漢樂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的詩句。更有甚者!為了能夠讓女兒成為皇後,霍光的繼室霍顯,竟然戳使人下毒、毒死了剛剛分娩的皇後許氏。<\/p>

霍光死後,其家人與奴仆更是為所欲為、無所顧忌。他們僭越禮製,私自擴大霍光的陵製與自己的府第;目無皇帝,霍雲‘多從賓客,張圍獵黃山苑中,使蒼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p>

霍氏的驕縱無節,嚴重地危害到了西漢專製的皇權,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於漢室,有擁立之功,又握有實權;而自己初起民間,勢單力薄,羽翼未豐,因此不敢貿然對霍氏下手,而是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在宣帝的精心策劃之下,霍光死後僅兩年,霍氏就罹族誅之禍。顯赫一時的霍氏曇花一現,在西漢曆史上消失了。<\/p>

霍氏的被誅滅,固然是它本身後來驕奢放縱的結果;但從另一麵看,霍氏家族也隻能是有這樣的結果。功高震主,威震主者不畜!霍光的功勞太大了、地位太高了!名聲和影響甚至超過了皇帝,當然為皇帝所‘不畜’了。所以,霍氏的族滅,應當看成是必然的結果。這是一個悲劇,一個注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劇!<\/p>

所以,當我提起霍光時,機敏、聰慧得很少有她所‘為難’之事的甄宓,也不免驚懼萬分的對貂蟬說‘不明白最好’!這其實也就是我‘既然不想篡位自立,就得盡快遠行’的根源所在!也是‘前車之鑒’逼得我不得不要去這樣去做。<\/p>

就一代明君漢宣帝的做法來說,也是有些不得不為。為了給霍氏青史留名,漢宣帝還在特意為功臣營建的‘麒麟閣’中,把‘霍氏’排在了功臣榜的首位。不過,隻是標注的‘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氏’而不名;其意也難免是懷有歉疚心理的、為了表彰為大漢朝九死一生、瀝血疆場的一代名將霍去病。<\/p>

麒麟閣先後供奉了十一位功臣。十一人中‘霍氏’排名第一,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等。共十一人,史稱麒麟閣十一功臣。<\/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