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掠奪有理(1 / 2)

漢軍的中軍大帳中,來自各方的謀士、將領雲集。我也就隻能是借這個時機,把今後幾年、或是幾十年的總體戰略略作一下通報和安排。也並非是在征求各方的意見,而是要重點的闡明一下自己的觀點和決定,要求各方加以全力的配合和執行。<\/p>

對於來到後一直是一臉的灰敗之色、可能是心裏擔心我會對他進行追究的孫策,我也並沒有多做咎問。事情已經過去了,今後的路還很長,暫時還沒必要對他‘抓住小辮子’不放,還是以觀後效吧!因而,之前在孫策同眾人一起趕到後報備時,我也僅僅是順口安慰了一句:勝敗乃兵家的常事。也就一帶而過了。而對於原‘曹氏’集團的、現在已經轉到周瑜麾下的於禁、許褚,以前本就是曾經並肩馳騁過疆場的‘老朋友’,我自然是加以了比較熱絡、隨意的噓寒問暖。<\/p>

對於跟隨孫策前來覲見的其麾下的謀士、將領,法正、郝昭當年歸附孫策就有一多半的原因是因青睞於徐州,何況二人在隴西逐胡大戰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郝昭,如無郝昭在隴西實施的逐次抗擊、遲滯了胡人鐵騎的攻擊速度,很可能就讓胡人功進了‘三輔’;無論當時‘三輔’歸屬於何人管轄(曹操的屬地),但畢竟是為了大漢來捍衛疆土。因而,我也不吝言辭的的盛讚二人是‘功高於國’!韓當在虎牢關時就已經是‘老熟人’,我自然也是‘義公(韓當的字)將軍’的稱呼著、可以回憶一下當年叱吒風雲的往事。<\/p>

李儒,應該說是漢末亂世最先嶄露頭角的謀臣,其所擅長的就是‘挑撥離間、行賄策反’。當年他輔佐董卓這個‘老丈人’為亂朝廷,說白了:也確實是在各為其主。而對這些,一直就奉行著‘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我,對李儒的過往也並非有太多的看法。何況現在重新剖析起來,也很難明確的分清誰是誰非?因而,我也同樣熱情的同有些受寵若驚的李儒打著招呼,評價李儒‘文正(李儒的字)先生乃當今智者的先賢’、‘以文正之才,此次北征必會大展身手,望文正先生不吝多多的賜教’等等。<\/p>

從古至今,文武殊途早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習慣。大帳我的帥案的右側,也僅僅是寥寥幾人的坐著郭嘉、陳宮、李儒、法正。而右側高矮胖瘦、魁梧瘦小、英武粗豪等等,形態各異的當世悍將坐了一大群!均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主兒’!由於是軍議,我特意讓給本應侍立的眾將設了座。同樣,為了盡量的早一天融彙在一起,秉承著都是大漢所屬的原則,我堅持打亂了各自的係統,隻是以文武來區分各據一側。<\/p>

當然,我那位狂放的‘大舅子’馬超,再也不能同侍立在我身後的典韋混在一起的、也摻雜在武將的群中同龐德坐到了一處。原本就是多年的主從嘛!無論彼此之間以往的關係、看法如何,呂布畢竟是成名最早、當世武將之冠的人物,不等高傲的呂布有所反應,我已經搶先束手禮讓呂布坐到了武將的首位。至於其他的將領,現在也隻能是隨意的落座,暫時也沒必要把地位、職司區分得的太清楚。<\/p>

望著左側的一群如狼似虎的眾多當世悍將,我不由的啞然失笑:“嗬嗬!商本武人,見到當世的武者之雄聚集到此如此之多,心裏實是萬分的振奮!孟起將軍可記得以往隴西大戰之後,商同孟起將軍所議論的當世武者,這裏尚還缺少幾人?可真是群英薈萃呀!”武將大多性格張揚的甚少拘束,這樣的‘開場白’雖少了些肅穆、卻可以盡力的籠絡一下情感。現在不是發布軍令、調度軍旅的時候,也沒太大的必要沿襲大帳固有的肅殺氛圍。<\/p>

聽到我半帶玩笑的話語,馬超也笑著高聲的說到:“是呀!當時所言的當世勇力堪稱絕頂的十人,此時又多出了溫侯、許仲康、龐令明。算來算去,也就缺此次沒跟能隨而來的趙子龍和現在身在西川的老黃忠了!哈、哈!如此,我等此後當比一比看誰斬殺的胡蠻頭顱多矣!哈、哈!”為了活絡一下氣氛,坐在帥案後的我也有些‘湊趣兒’的故作鬱悶的說到:“還是不要比了!此時已經輸贏立判:最後的輸者必是商和君然也!我等哪有像爾等那樣多的機會去笑傲疆場?商就是想去,也會被君然給硬拉回來呀!嗬嗬!”惹得眾人也發出了一陣參差不齊的輕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