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因為發現了那些通道的存在,於是白銀便著手徹查起來,讓當時在那邊出任務的探子,全部停下了手上的動作,專心整理這些密道所聯係之人的關係。し
雖然那地底下的密道十分的複雜,不過因為人手夠多,不過是一日,便將那些地方全部摸清楚了,也是借此,找到了不少當初和太妃有過聯係的人。
不過這些倒是不值得他如此的驚訝,太妃這樣有著野心的人,怎麼可能那麼安分的待在山上清修,一輩子茹素,忘記那京都的榮華富貴。
所以查到這些,他覺得理所當然,這樣的情況,本該已經是完成了任務,可是因為一時好奇,怕自己有什麼遺漏的地方,某個白天,他偷偷的從後麵躲過那些尼姑,繞了進去。
卻是沒想到,那裏早有訪客,是一個中年男子,以及一個年老的尼姑,正站在太妃的居室中,然後,他聽到了一段讓他差點弄出動靜的對話。
“當初,是你在這裏照顧太妃母子二人的每日生活的?”率先開口的是那個男子,四處打量著屋子的擺設,看樣子是第一次到這裏。
“是的,當初便是貧尼在這裏照顧太妃和王爺,一直到去年太妃和王爺歸京之時,貧尼也算是完成了任務了。”
老尼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雖然沒有留頭發,可是看著那不滿皺紋的臉頰,便知道她是經曆過不少時光了。
說著話的時候,老尼姑的語氣是有點感慨的,有些懷念,卻有些慶幸,帶著解脫的意味,如釋重負的感覺。
“既然如此,那麼你給我仔細的說說當初太妃和王爺在這裏的生活。”男子拉過一把椅子,直接用袖子擦去上麵的灰塵,然後一把坐下,看著那尼姑。
“好。”尼姑也是找過一把椅子,然後坐穩,她的年紀越來越大,身子骨也越來越差了,就站了這麼會,都覺得腰酸的很了。
“當初,太妃初到這裏的時候,那個時候五台山的道長,就安排了貧尼去照顧太妃的衣食住行。”
“五台山位居北方,這裏沒有京都那麼富貴,而因為這裏是道觀,生活更加的清苦,太妃剛到的時候,身體不能適應這裏的環境,一來便是生了一場重病。”
“當時太妃的身子總是好不利落,纏綿病榻半個月,才清爽了一點,可以下地走走。幸好當時王爺的身子雖然也有些不舒服,不過幾日就適應了。”
“山上的食物很普通,也很清貧,都是一些自己種植的蔬菜,這裏是沒有葷腥的,又因為太妃到這裏是清修的,自然是不可沾葷的。”
“所以最初,一時間的突然改變這麼多,太妃的心情一直都不怎麼好,每日除了待在屋子中發呆看看書,就是在這附近走走。”
“任何一個地方,即使最初不適應,時間久了,也都習慣了,太妃也是如此。越是過了半年時間,太妃的人變得開朗了不少,有時候還和我一起去菜園中幫忙種菜。”
“而小王爺他,則是喜歡在山上到處跑著玩,嚐嚐一天見不到人影,每次到了傍晚還不見小王爺回來時,貧尼都是陪著太妃在這附近尋找著。”
“太妃來到這裏之後,人雖然消瘦了不少,可是精神確實好了不少,也是很少提及京都的事情了,仿佛已經下定決心在這裏定下來了。”
“行了,你知道我要聽的不是這些,這些事情我都知道,你給我說說自從小王爺跌下山之後的失望吧。”
那個中年男子卻是在這個時候打斷了老尼姑因為回憶起往事而變得帶上了喜悅的敘說,隻是這說出來的話,卻讓那暗處的白銀心驚。
聽其的意思,似乎是這些安穩的表象在銘王出事之後就發生了,而之後的事情,才是這個到訪者的意圖所在。
“請稍安勿躁,您想知道的,貧尼都會告知你,小王爺出事的那一天,山上正趕上了一年一度的清真大會。”
“那幾日,一直有人趕往五台山來投訴,在正式開始前幾日,道觀便是住滿了人,許多人無奈的,都是在山腳的客棧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