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代,每個貴族生下來就是武士,就有當兵打仗的義務。“執幹戈以衛社稷”是貴族的權利,普通下層人想當兵還當不上。所以那個時候當兵,為國家犧牲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貴族是一個視榮譽重於生命的階層,這也是他們勇敢精神的源泉。他們認為自己的血液是高貴的,絕不能用下三爛的行為來玷汙自己的血液。因為重視榮譽,所以貴族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敢於擔當,敢於挺身而出。

春秋時期的戰爭雖然殘酷,但是很多人依舊遵守著信義。國君可以為了承諾,放棄苦苦攻打幾個月的城池,還可以為了救自己的大臣不顧自身安危三入敵營。大臣明知族人已被殺害,可是依舊返回國家,隻為堅守本分。信義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是兩千多年前我們祖先們的生活方式,它是哪怕放棄利祿、哪怕獻出生命,也要遵循的做人原則。

讀春秋,要讀出那個時代特有的尊嚴。

四、讀春秋,感受華美耀眼的青銅文明

在很多博物館,我們都能看見青銅器。它們原本閃爍著金子般的光澤,幾千年的氧化,讓它們披上了綠色的外衣,反而給它們帶來別樣厚重和神聖。

周王祭祀的青銅大鼎,秦國華麗的青銅戰車,楚國鑲嵌著無數條青銅小蛇的戰鼓,晉國點綴著綠鬆石的青銅盾牌,向我們展示著那個時代高超的技藝。青銅器不是古代中國特有,當時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使用青銅打造的器具,但是我們的古人卻將這種金屬和禮樂文明融合在一起,讓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站在那個時代文明的最高峰。

讀春秋,去感受古人青銅文明的偉大。

五、讀春秋,致敬那個戰爭最具儀式感的時代

孔子有句話:“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周代八百多年的曆史,一半的時間在亂哄哄地打仗,可是孔子為什麼向往那個時代的文明呢?因為那個時代的禮樂文明,已經內化為人們向往和尊崇的行為準則,即使是在戰場上,在命懸一線的時候。譬如戰前致師:交戰雙方在大戰前,會選派自己最能幹的武士展示技藝,炫耀自己的實力。譬如恪守禮儀:將士們在戰場上見到對方的君主會收起兵器,下馬致敬。不殺老人,不殺傷兵。還有貴族的子弟衝在最前線:楚國守衛國君的精銳部隊不是平民,全部都是楚國的貴族,打仗時他們也是最具戰鬥力的戰士。在利益和生死麵前最能考驗人性。

讀春秋,了解古人用鮮血和生命鍛造的信義精神。

千百年來,有關春秋這段曆史的書太多太多了,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典籍中,《左傳》是公認的經典。但是閱讀《左傳》,別說是孩子,連成年人也經常迷失在複雜的年代和人物關係中。我們書中描繪的故事大都取自《左傳》,但用的是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恰當的比喻以及提綱挈領的評點。

在周代,每個貴族生下來就是武士,就有當兵打仗的義務。“執幹戈以衛社稷”是貴族的權利,普通下層人想當兵還當不上。所以那個時候當兵,為國家犧牲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貴族是一個視榮譽重於生命的階層,這也是他們勇敢精神的源泉。他們認為自己的血液是高貴的,絕不能用下三爛的行為來玷汙自己的血液。因為重視榮譽,所以貴族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敢於擔當,敢於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