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飾儀表、官符位置,這種微不足道得差錯說來絕不至動搖國本,但法無大小。既規製成文成款,頒行天下,就注定需要有人去監督其落到實處。若有人能在小規上折中,往後就難保不會在大律上圓融。三法司轄下官員不拘職位高低,都不能以個人見解與好惡偏向私自改動法條約束範圍,否則輕則亂象橫生,重則……”
重則,將有可能重蹈覆轍,使言官禦史、諸法司淪為黨同伐異的利器。
看似危言聳聽的稚嫩闊論,卻是血書青史上無數次記載過的教訓。許多王朝從鼎盛走向傾頹,追溯最初,都是禍起於小節失守,及至法度威嚴與公信名存實亡。
徐靜書知道自己這樣斤斤計較很討人嫌,但誰叫她選了當這麼個專門得罪人的差?在其位就得謀其事、篤其行、信其責。
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的。
她小心翼翼抬眼環顧四下眾官。
今日在場者都是從亡國之禍中過來的,大多是追隨皇帝陛下締造這大周新朝的肱骨人物,其中某些人甚至是參與製定種種繁縟法條的人。
大周建製才到第五年,前車之鑒不遠,徐靜書相信他們絕對比她更明白,當初製定這些規則時的苦心與考量。
隻是人有惰性是常情,太平日子裏有時難免會覺得沒必要計較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節而已。
她理解他們的人之常情,卻也很希望他們能理解她的職責所在。
眾官沉默,麵色各異。
趙絮不置可否地勾了勾唇,將自己的儲君金符換到左側後,竟像柱國鷹揚大將軍賀征先前那般,朝徐靜書淺淺執了謝禮。
“多謝徐禦史指正。”
語畢,淡淡瞥了她一眼,轉身退出人群。
既儲君已為表率,李同熙自也不好再鬧下去。於是重重冷哼一聲,也將自己的官符換了邊——
臨走之前同樣瞥了徐靜書一眼。
先時趙絮那一眼高深莫測,徐靜書沒能品出其中真意。但李同熙這一眼她卻奇異地看懂了。
明晃晃五個凶狠大字:你給我等著!
****
今日小朝會所議事項顯然比較順利,午時剛過就有禦前近侍振響了退朝玉鈴,與會眾官魚貫步出勤政殿。
徐靜書覺得,殿前糾察禦史每日要在內城候到散朝,這真的極度不合理。
明明隻需在上朝之前糾錯,又不用跟著進殿,退朝時也沒什麼事非做不可,怎就不能在眾官進殿後直接跑路?!在勤政殿外安靜陪站大半天,不能說話不能動,是等著散朝後方便被人群毆嗎?!
腦中渾噩空白兩個多時辰的徐靜書縮著脖子側著臉,低頭貼著牆根疾步快快走。
虧得她這時還記得“在內城不得無故狂奔”。若非如此,她當真很想團成球骨碌碌滾個瘋快。
茫然的沐青霓大步跟上來:“靜書,你……”
退朝眾官的嚶嗡交談聲淹沒了沐青霓後麵的話。雙唇顫顫緊抿的徐靜書白著臉,小步子邁得更快。
好不容易出了內城門,徐靜書毫不猶豫地開跑,拚盡全力留給身後的皇城司衛戍與退朝眾官們一個拔足狂奔的纖瘦背影。
一路跟在後頭目睹全程的李同熙忍俊不禁:“那小家夥早上不還一副鐵頭鋼牙的樣子?儲君的麵子都不給,該得罪的人都得罪完了,這時跑個什麼勁,呿。”
他的頂頭上官齊嗣源抬手往他後腦勺一拍:“有臉笑話別人?早上若不是你與人家為難,至於鬧成那樣嗎?竟還將儲君扯出來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