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香川之所以會對陳洪這樣,他也是沒有辦法,有了獻帝血淋淋的教訓在前,他是不可能再重蹈複轍的。
獻帝就是不能收起天下各路藩鎮諸侯手裏的兵權,所以弄得最後自己隻能棲棲惶惶,各地逃竄的。否則的話,獻帝何至於如此?
他現在又怎麼還會讓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發生?
陳洪說到底,並不是他自己的人馬,也不是他的盟友。相反,他們兩方,甚至還可以說是有些敵對關係的。
雖然在某些特殊時刻,他們是可以互相合作的,但是這種合作關係,並不能長久,也不可能很穩固。律香川可不想在自己身邊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誰知道陳洪會不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給他來個反水。以他們現在這樣的實力,律香川可不想讓自己的人馬,去經受那種大折騰。
所以還是一勞永逸,把陳洪手中的權力,暫時的凍結起來,比較保險。
而且他這麼做,可不是隻是占了陳洪的便宜哦,他還是替陳洪解決了實際的麻煩的。陳洪一路退兵至此,孫策的一小部分兵力,竟然也是緊緊地跟蹤追擊而至,他們竟然是想盡量多的消滅江夏的有生兵力。
但是律香川當然也猜測,這是孫策想要探測一下他的虛實。他在孫策麵前把大喬帶走,孫策肯定是會心裏不爽的。
當時要不是江夏那邊還有戰事,孫策絕不可能那麼輕易就撤去。彼時他吃了這麼一個暗虧,心裏肯定不會甘心。
所以借著追擊陳洪的這個機會,他就想著對律香川這裏,也來進行一場試探,這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律香川當然也不可能不知道孫策心中的打算。不過,他可不喜歡別人來試探他的虛實。既然孫策是想知道他的實力,那他就讓孫策知道的一個徹底吧!
由此他也是要讓孫策知道,這世界上,有些事情,他最好還是不要去知道答案為好。
彼時陳洪的敗軍,才剛好退進律香川的兵營。律香川的四五千人馬,除了一部分駐守在信陽城裏外,大部分都是駐紮在信陽城外。孫策的追軍看到陳洪敗軍退進律香川兵營,他們竟然是馬不停蹄,直衝律香川大營而來。
這就是有點故意挑釁他們的意思了。可是,對方這似乎是自信的有些過頭了呀!
他們這一夥追兵,滿打滿算,也不過就是有一千四五百人馬。追擊陳洪的那兩千多已經沒有了鬥誌的殘兵,那還是可以的。
可是他們要大隊衝擊律香川的兵營,那就有些不自量力了。他們大概以為獻帝的這些手下,看見敵人來了,就隻知道望風而走,那肯定是沒什麼用處的。
但是他們哪裏知道,人家隻是不想和太強大的敵人硬碰硬而已。有更經濟實惠的對敵方法,能夠應對凶猛的敵人,他們為什麼要用消耗最大的方法呢?
可是,雖然以寡敵眾的事情,律香川是最不喜歡做。但是,以眾淩寡的事情,律香川卻是最歡做的呀!既然孫策的這一千多手下,要送上門來,讓他們去欺負,那律香川還有什麼好客氣的呢?
他當然就要給對方以一個迎頭痛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