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堯帝在位時順應上天,製定曆法讓百姓使用,開創“天道”;舜帝在位時,重視推行教化,建立人倫道德,開創“人道”;而大禹治水,使土地得到平治,讓百姓有安居之所,開創“地道”。以上分別見《尚書》之“堯典”“舜典”“禹貢”篇。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講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在堯舜禹時完成的。
那麼什麼是天地人三才定律呢?所謂天,即天時(包括形勢、時運);所謂地,即地利(包括地緣、地位);所謂人,即人和(包括人心、人才)。具備此三者,即為天地人三才定律。三者之中,當然“人和”最重要,孟子曾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孟子還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說:“兵民是勝利之本。”
但是“天時”“地利”也是極為重要的。比如“天時”,《易經》告訴我們要“尊時守位”。《孟子·公孫醜上》講:“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唐朝詩人羅隱《籌筆驛》詩雲:“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資治通鑒·後周紀四·顯德四年》有載這句詩,毛澤東曾多次引用)。這些都說明天時非常重要。
又如“地利”,像秦國有很多關隘,山河地勢險要,占據地緣優勢,特別是秦國的函穀關和崤山更是天然屏障,所以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當秦國的力量不足時,則閉關以拒諸侯;當秦國的力量強大時,則開關攻打諸侯。秦國憑借地利可以以逸待勞,比較容易對付六國。所以,古代英雄建立功業必定選擇有利之地作為根據地,像漢高祖劉邦占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河內,蜀先主劉備取荊州、益州,唐高祖李淵奪晉陽,明太祖朱元璋攻集慶,都是先占根據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待時機成熟便席卷天下。這充分說明地利也非常重要。
所以,一個人若想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最好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如果隻具備其中的一種或兩種,雖然也可以成功,但是相對會艱難些、成就稍小些。比如三國之所以鼎足,是因為三者其各占一個:曹操這邊“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天時”;孫權這邊以長江為天險占據“地利”;而劉備這邊以仁義待人占據“人和”。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昭示了天地人三才定律,可見相關案例。
01 為什麼漢高祖能取得天下?
漢高祖劉邦是三代以後第一位由平民而當上皇帝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評價他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
那麼漢高祖劉邦是怎麼由平民而當上皇帝,最終得到天下的呢?這正是因為天地人三才定律。
從“天時”來說,當時秦朝的苛政,導致天下大亂。《資治通鑒·秦紀二》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陽城人陳勝(也稱陳涉)、陽夏人吳廣在蘄縣起兵。當時,陳勝、吳廣“因天下之愁怨”,殺掉押送他們的將尉,九百多名戍邊之徒都響應跟從。“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各郡縣的百姓都苦於秦法的嚴酷,爭相殺伐當地官吏以響應陳勝。這年九月,“沛人劉邦起兵於沛,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吳,狄人田儋起兵於齊。”也就是說,劉邦在各郡縣響應陳勝起兵,正式登場。如果當時天下處於太平盛世,那麼劉邦也就不可能起兵。這就是天時。
在中國曆史上,堯帝在位時順應上天,製定曆法讓百姓使用,開創“天道”;舜帝在位時,重視推行教化,建立人倫道德,開創“人道”;而大禹治水,使土地得到平治,讓百姓有安居之所,開創“地道”。以上分別見《尚書》之“堯典”“舜典”“禹貢”篇。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講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在堯舜禹時完成的。
那麼什麼是天地人三才定律呢?所謂天,即天時(包括形勢、時運);所謂地,即地利(包括地緣、地位);所謂人,即人和(包括人心、人才)。具備此三者,即為天地人三才定律。三者之中,當然“人和”最重要,孟子曾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孟子還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說:“兵民是勝利之本。”
但是“天時”“地利”也是極為重要的。比如“天時”,《易經》告訴我們要“尊時守位”。《孟子·公孫醜上》講:“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唐朝詩人羅隱《籌筆驛》詩雲:“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資治通鑒·後周紀四·顯德四年》有載這句詩,毛澤東曾多次引用)。這些都說明天時非常重要。
又如“地利”,像秦國有很多關隘,山河地勢險要,占據地緣優勢,特別是秦國的函穀關和崤山更是天然屏障,所以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當秦國的力量不足時,則閉關以拒諸侯;當秦國的力量強大時,則開關攻打諸侯。秦國憑借地利可以以逸待勞,比較容易對付六國。所以,古代英雄建立功業必定選擇有利之地作為根據地,像漢高祖劉邦占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河內,蜀先主劉備取荊州、益州,唐高祖李淵奪晉陽,明太祖朱元璋攻集慶,都是先占根據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待時機成熟便席卷天下。這充分說明地利也非常重要。
所以,一個人若想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最好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如果隻具備其中的一種或兩種,雖然也可以成功,但是相對會艱難些、成就稍小些。比如三國之所以鼎足,是因為三者其各占一個:曹操這邊“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天時”;孫權這邊以長江為天險占據“地利”;而劉備這邊以仁義待人占據“人和”。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昭示了天地人三才定律,可見相關案例。
01 為什麼漢高祖能取得天下?
漢高祖劉邦是三代以後第一位由平民而當上皇帝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評價他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
那麼漢高祖劉邦是怎麼由平民而當上皇帝,最終得到天下的呢?這正是因為天地人三才定律。
從“天時”來說,當時秦朝的苛政,導致天下大亂。《資治通鑒·秦紀二》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陽城人陳勝(也稱陳涉)、陽夏人吳廣在蘄縣起兵。當時,陳勝、吳廣“因天下之愁怨”,殺掉押送他們的將尉,九百多名戍邊之徒都響應跟從。“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各郡縣的百姓都苦於秦法的嚴酷,爭相殺伐當地官吏以響應陳勝。這年九月,“沛人劉邦起兵於沛,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吳,狄人田儋起兵於齊。”也就是說,劉邦在各郡縣響應陳勝起兵,正式登場。如果當時天下處於太平盛世,那麼劉邦也就不可能起兵。這就是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