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一人出列應聲願往,眾人皆看去,此人乃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陶謙大喜,邁步上前扶起肩膀,將信送到其手中,道:“當有請陳元龍矣。”
陳登拱手應諾,道:“若信不至,則提頭來見。”說罷,陳登大步而去。
陶謙目送陳登而去,隨後又親自送糜竺出門,帶書奔赴北海,自己率眾人守城,以防曹『操』進軍。
孔融,官任北海相,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是為空子二十世孫,其父曾為泰山都尉孔宙。孔融自小聰明,年方十歲時,獨往河南拜訪河南尹李膺,卻被看門之奴為難之。
孔融道:“吾之族係,與李士族係是為通家(世交之意)。”
看門人這才放了孔融進去,等到見了李膺,李膺問道:“吾祖父與汝祖何親?”
孔融道:“昔日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
李膺大奇之,少頃,大中大夫陳偉至。李膺指著孔融道:“此奇童也。”
陳偉不屑道:“小時聰明,長大未必。”
孔融不假思索道:“如君之所言,幼時必聰明者。”陳偉、李膺二人皆笑,連連誇讚孔融之才,加之孔融七歲讓梨的故事,孔子二十世孫,越加讓其名聲顯著。
而後被舉為中郎將,漸升未北海太守,極好賓客,多有言道:“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所願也。”其雖為文官,脾『性』與武人多有混開,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當日孔融正與賓客對坐暢飲『吟』詩,人來報徐州糜竺到,孔融急忙請其來見,問其來意。糜竺掏出陶謙手書,交給陶謙,並道:“曹『操』圍攻甚是急迫,還望明公早日垂救。”
孔融酒意頓無,起身道:“吾與公祖(陶謙字)交情深厚,子仲又親自到此,如何能不去耶?隻是曹孟德與我無仇,當先遣人送以書信何解,若其不從,然後起兵。”
糜竺聞之,焦急道:“曹『操』依仗兵多將廣,必不肯和也。”
孔融隻拍糜竺肩膀,道:“切勿著急。”一麵下令點兵,一麵差人送信。正商議之間,忽有人來報黃巾賊渠帥管亥引領群寇數萬,殺奔而來,直奔北海。
孔融大驚,糜竺瞧見,心裏不喜,對於孔融,越加沒有把握。
孔融急忙點本部兵馬,出城與賊兵交戰。
管亥駕馬出,揮刀指孔融道:“吾知北海糧草眾廣,隻借一萬石,得後即刻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少不留。”
孔融大怒,叱罵道:“爾等群賊,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焉有糧草用以養賊耶?”
管亥大怒,拍馬來戰,直取孔融,孔融麾下大將宗寶挺槍躍馬而出,二將交合,不到十合,管亥一刀斬宗寶於馬下,宗寶命硬,吐了口血翻身而起,又被管亥一刀砍在胸膛,當場斃命。
孔融所部見之無不大驚,孔融慌忙指揮大軍退入城中,據城而守。
管亥下令,數萬群寇四麵圍住北海城池,孔融心中鬱悶,無暇多想徐州陶謙之求。糜竺身在北海,亦是懷愁揣慮,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