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擺手,並未多言,直入正題道:“請玄德來,非為別事,隻是因老夫病入膏肓,旦夕而去,朝夕難保!吾名事小,隻恐徐州百萬戶口百姓,漢家城池之重,徐州印綬無人領,死不瞑目也!”
劉備眼淚更甚,忍著嗚咽道:“府君有二子,皆賢才也,何不傳之?”
陶謙閉上眼,眼角流下老淚,似有恨忒不成鋼之意,睜開眸子道:“長子商,次子應,其才不堪領州事也。老夫死後,萬望使君教誨,萬萬不可讓其掌州事!”
劉備不再推辭,隨後道:“吾身一人,如何堪當大任?”
陶謙咳嗽兩聲,道:“吾可舉一人,可為公輔,此人是北海人,姓孫,名乾,字公佑,此人可使其為從事,隨行左右參謀,多有周全之計,擅治政事,是一賢才。”
隨後,陶謙又看向糜竺道:“劉使君是為當今之人傑,子仲多有大才,可善輔佐之,可於亂世之中立一聲名。”說罷,陶謙便睜目長逝,全軍痛哭,劉備哭的比陶謙二子陶商、陶應還要傷心。
眾人正哀嚎,陶商舉徐州印綬交至劉備之手,不想劉備又是萬分推辭。無論糜竺、陳登幾人如何勸說皆無用也。
次日,幾百百姓來至徐府門前拜哭,跪請劉備令下州事,更有人道:“若劉使君不領州事,待得曹操殺來,吾等皆不得生也!”
如此,關羽、張飛兄弟二人也是出言勸說,劉備這才應下。
當場用孫倩、糜竺為輔,辟為從事,請陳登為幕官,令關羽將小沛軍馬皆引至徐州城內,另一邊出榜安民,一麵安排陶謙白事。
自劉備及以下所有大小將士,盡皆掛孝,哀悼陶謙。祭奠之事,尤其宏大,葬於黃河平原。下葬當日,天下大雨,萬人參與,嚎哭啼叫之聲,此起彼伏,持續至數日之後,方才漸落。
劉備寫書,將陶謙逝去之事,申報朝廷。
陶謙身死,徐州州事終究還是落在了劉備身上,陶謙義子劉三刀尋到二哥,也就是陶謙的二子陶應,道:“二哥,劉備乃一沽名釣譽之人,其麾下兵馬不過數千,能有何能帶抵擋曹操十數萬鐵軍?徐州必然破矣!”
陶應揮手令左右退去,附耳道:“父親早知吾兄弟幾人並非曹操對手,為保家族,便將州事交給劉備!兄之所慮,父親早料知也。”
“父親為何不聽我之諫,請趙子麟領州事耶?”劉三刀甚是不明此中道理。
陶應道:‘此極易也!趙信手擁並、幽二地,若請其來領徐州,若曹操來攻,其必不願與曹操死戰!加之其與袁紹戰於前,其亦憂曹、袁夾攻也!那劉備則不同,其僅有平原一立錐之地。若得徐州,定戮力而戰!三刀,劉備雖兵馬無多,卻有萬人敵之猛將關雲長、張翼德,若曹操來犯,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劉三刀聽了這話,方才知曉,陶謙之睿,汗顏無比。
陶應又道:‘實則劉備此前謙讓,皆逢場作戲也,隻是父親並糜竺、陳登幾人,皆作糊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