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窮,實在沒什麼嫁妝,誰會把女兒嫁到李家來受苦。
反正兩家都窮,兩個兒媳婦剛嫁進來也沒什麼話好說的。
大媳婦宋氏前幾年隻生了兩個女兒,腰肝子不硬,就算對讀書的小叔子有意見也不敢提,可自打生了個兒子後,自覺腰肝硬了,這些年話裏話外都透著要分家的意思,而李婆子那裏肯,為這事沒少跟宋氏鬥智鬥勇。
二兒媳婦劉氏看著老實,再加上隻生了兩個女兒,沒生兒子,不敢跟李婆子鬧,卻挑著宋氏來跟李婆子鬧,目的很簡單也想分家。
這次宋氏之所以鬧,還不是因為宋耀祖又沒考中,心生不滿,便李婆子講也要送狗蛋去讀書。
李婆子那裏肯答應,家裏供一個已經砸鍋賣鐵了,要是再供一個,那不全家都喝西北風嗎?
宋氏也沒真想過要送兒子去上學,然後考秀才。家裏有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她那裏還敢讓送兒子去,免得到時把兒子給讀傻了。
她說要送狗蛋去讀書,也不就是找一個吵鬧的借口罷了。
一聽李婆子不答應,便立即開始數落起李婆子的不是來,說她偏心,說老大,老二是撿的……
說來說去,隻有一個中心思想,反正就數落李婆子的偏心,心裏隻有小兒子,沒把其他兒子放在眼裏。
也許是一時氣憤,或者岔了氣,老婆子便在這次婆媳爭吵過程中一命歸了西……
唉!封建迷信還真是害死人呀。這個家明明飯都吃不飽,李婆子為了那飄渺的榮華富貴,硬是讓貧窮的家雪上加霜。
現在最主要是事,先要想辦法把溫飽解決了,再想其他的問題。還有那個李耀祖,要是他真的不是那塊料,李清也決定不再讓他繼續考了,反正都不是那塊料,考來考去都考不起,還不如回家跟他大哥二哥學學怎麼種田。
不管怎麼說,他大哥二哥不可能養他,供他一輩子。還不如趁他年輕,早就放棄學點其他有用的……
李耀祖的問題好解決,可是這溫飽的問題卻是一大難題。
首先,她李清雖然家裏也是農民,可是從小她除了幫著爸媽洗衣做飯之外,也隻有在農忙的時候,出去幫著收一個稻穀。可是種田,她卻是一點都不會。
像其他種田文裏的女主角,去賣點什麼菜單,然後賺過幾十年的銀子。可是從李婆子裏的記性得知,這時候的人們,並不像種田文裏的那些人一樣,什麼肥腸不會洗,豬內贓都不要的情節根本就沒有。所以,她想要去賣菜單根本就不可能。
或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去山上抓點野味,或者去河裏捕點魚去賣。
可是,看了看她老胳膊老腿的,這提議直接pass掉。讓她去打獵什麼的,這根本就是不要老命的行為。
唉!無奈地歎口氣,翻一下身。看來這溫飽問題,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