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叫苔米的小姑娘(2 / 2)

2001年,對於十六歲的小苔米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她在外婆的鼓勵下,大膽投出了她人生中第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牧羊人》。

在法國曆史悠久的電影長河,《牧羊人》無足輕重,甚至在塔瑪拉·霍恩輝煌而漫長的導演生涯,《牧羊人》也是那麼的無關緊要。

但是對於許多喜歡導演塔瑪拉·霍恩作品的影迷中,沒有哪一部能取代《牧羊人》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獨自居住在山上小屋的牧羊人,每天過著孤單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迷路到了牧羊人的小屋。

她告訴牧羊人外麵的世界,嘰嘰喳喳,給牧羊人唱歌,讓牧羊人單調的生活多了與以往不同的色彩。

一老一小在寂寞的山間,相依為命,度過了一段美好溫馨的時光。

美好總是短暫的,迷路的小女孩最終還是被開著轎車的父母找到並帶走,她臨走前隻顧沉浸在和父母相聚的喜悅中,忘記了一直在木屋外,孤零零地,滿含期待望著她的牧羊人。

牧羊人一直在木屋外等待小女孩,山上的青草黃了樹上的葉子枯了,刮風了下雪了,四季變化,小女孩始終沒有來。

木屋的風鈴吹了又吹,大狗在畫麵中消失了,牧羊人的背駝了,老羊變成了小羊,小羊又長大了,遠處,現代文明逐漸侵占了這個寧靜的大山,牧羊人始終沒有等到小女孩。

故事的最後,牧羊人也不曾出現在畫麵中,隻剩下一把椅子,和綿綿叫的老羊。

這是一部戳中很多人淚點的電影,許多人因為這部電影愛上了塔瑪拉·霍恩,並因此成為霍恩導演的死忠粉。

《牧羊人》的故事並不複雜,整部影片從籌備到成片參與製片的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是專業的,設備是電影廠淘汰二手的,演員是小鎮居民,連影片中出現的豪華轎車,都是小苔米的父親從朋友那借來的,整部電影時長不過89分鍾,掐去片尾字幕那就更少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寒酸至極的製作班底所展現出的牧羊人寂寞的守候,感動了放映廳無數觀眾,作品在南特影展首映當天,不僅在法國,甚至在整個歐洲都刮起了一陣旋風。

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樣一部成熟充滿感染力的作品,出自一個未滿十六周歲,沒有經過一天專業訓練的少女之手,哦,不,據小姑娘的外婆說,這是人家剛過十五歲生日後完成的作品。

鼓勵聲,質疑聲,討伐聲,討論聲……

是才華橫溢的天才導演,還是有心人為了炒作操控的傀儡?

雖然非議不斷,也有許多批評聲,但是許多業內人士,在觀看《牧羊人》後,依然給予作品相當高的評價,其中甚至包括不少電影大師和知名電影學者。

戛納電影節主席吉爾·雅克布就曾經表示過,對《牧羊人》的喜愛,一家媒體采訪他時,曾詢問他最近看了什麼電影,哪一部留給他的印象最深刻,他就提到了塔瑪拉·霍恩的《牧羊人》,“裏麵有不少有意思的小細節”。

一位知名影評人在和小姑娘交流後,大膽地站出來為小苔米說話,“隻要和她聊上三分鍾,你就會發現,質疑作品是否出自霍恩小姐的想法是多麼的愚蠢,毫無疑問,《牧羊人》就是她的作品。”

而後,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站出來,表示了對小姑娘的肯定。

這部被許多電影愛好者認定是當年南特影展上,最動人最真誠的作品,不僅拿下了那年南特影展觀眾票選獎,還摘得了同年頒發的法國路易·德呂克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

獲獎時,苔米本人確確實實未滿十六周歲,她也成為兩個電影獎項,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人,或許下個世紀,未來,會有另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親手打破這項傳奇的記錄。

塔瑪拉·霍恩,大家心中的天才導演小苔米,伴隨著她捧著獎杯漂亮可人的照片,一夕之間傳遍整個法國。

一夜成名後,小苔米擁有了許多粉絲,他們親切地將女孩稱為,甜心導演。

不過,有一件事你不得不承認,無論小苔米得到了多少榮譽,無論《牧羊人》得到了多少掌聲,在鮮花背後,那些專業人士的讚美,很大程度緣於創作這部電影的導演本人還是個半大孩子,至少在這個階段,大家對她的未來,還隻是觀望。

想要得到大家心悅誠服的認可,小姑娘還差很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