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要怎麼辦?”係統強調,“好感值漲過了萬,你就一定要去抱個孩子。”
“為什麼!我可不想再來了‘太子病’的小屁孩刺激君霖!”文弘吊著眼睛問,“不要孩子會怎麼樣?”
“……”係統猶豫撒謊,“會有很恐怖的事情發生!”
“無所謂,我有君霖,我什麼都不怕!”
係統暗暗咬牙!君霖算個屁,文弘為什麼不依靠它?不喜歡君霖!
孩子的事就這樣愉快地決定完畢。文弘不是真的廢帝,那個小不點對他來說,並非是有血緣的親人。
君霖才是他擱在心頭的親人。
既然是監督春耕,自然要見見百姓。文弘抬腳就往地裏走,但是駱新餘這個擁有好幾萬甚至十幾萬肥田的大地主,猶豫了許久才踩著濕潤的土地往裏走。
百姓度過了最艱難的冬日,開春有糧食種,對君霖感激地很,紛紛表示帝王聖明,能做一萬年的皇帝。
文弘笑著附和,內心幾乎崩潰地狂吼:老子會造反的,你們放心!他要是真做一萬年的皇帝,老子就瘋了!
見完百姓,然後就是見商賈。除了見昨日給他們接風洗塵的大鄉紳,文弘特意見了見當地的小商販。
大部分百姓還是種田或者在街上鋪張紙,賣些瓦盆、頭繩等不值錢的小玩意。
文弘特意去問了問他們對於糧食令的看法。駱新餘覺得多此一舉,小商販賣糧食的很少,因為他們很少有多餘的糧食,即便是有,也賣不了多少,朝廷頒下的糧食令對他們來說,影響很小,或者說是件好事。
但出乎駱新餘意料的是,很多小商販竟然比大糧商,對糧食令還要反感,因為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令到底是什麼,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因此比大糧商還要惶恐。
這便是當地縣官的責任了,沒將法令好好解釋給百姓知道。
小縣城隻有兩個規模不大的集市,文弘敲鑼打鼓將他們集合在一處,詳細地解釋了糧食令,將此法令對百姓的好處,一條條表述清楚。對百姓疑惑擔憂之處,也耐心講解好。
最後文弘給了一個保證,說朝廷不會苛待小商販和農戶,頒布糧食令也是為了保護農戶和窮苦百姓。
朝廷隻會打擊那些黑心商販,打擊那些欺負百姓之人!
有的百姓腦子不轉彎,像不透糧食價低了,為什麼對農戶反而是一種保護。文弘也不嫌麻煩,直接從高台上跳下來,跑到百姓中間親自解說,嚇的侍衛和暗衛差點沒動手將百姓全趕走。
文弘在做這些時,一點王爺的架子都沒有。
他並沒有給哪個窮苦百姓捐錢捐物,但他絲毫沒有瞧不起平頭百姓的意思在。百姓窮,他就給出點子,百姓不認字,他就督促縣官辦學。
他想要在百姓麵前表現自己,卻也不敢僭越,給有心人留下把柄,因此隻能這般,效果倒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百姓溫飽的時候,要的不是賞賜,而是給我尊重。
文弘還沒離開濁水城,君霖嘉獎的聖旨就到了。
嘉獎的理由讓文弘接旨的時候,忍不住嘴角抽搐。其上理由竟是派往各地的欽差,文弘不是第一個仔細像百姓解釋糧食令的欽差,但卻是第一個在沒有被質疑的情況下,主動向全城百姓解釋的人。
聖旨對文弘大加讚揚,這讓第一個這麼做的人該多麼嫉妒羨慕!
大概君霖要給他實權了。文弘猜想。
他的身份尷尬,君霖先把他派到外地做差事,無論做的好與不好,君霖都會狠狠誇他一頓,然後逐漸放權給他。
君霖也在進步。
這次濁水城,除了發現君霖進步之外,文弘也收獲了三十多點威望值。
他要離開濁水城時,百姓紛紛來送,還送了一車濁水河的美味小魚。
他帶著這車魚走了半日,眼看要進金陵城了,便吩咐侍衛將車裏木桶的水放了,左右要進城了,也不怕魚會放壞。這這魚叫了一路,好像十幾個小孩在耳邊哭,甚是煩人!
侍衛將所有木桶蓋打開,傾斜木桶,將水倒掉。一個侍衛打開其中一隻木桶時,驚訝大叫。
“王爺,這裏麵有個小孩!”
文弘腳底一滑,跌坐在地上!
糟了,暗衛肯定看見了。什麼破侍衛,喊什麼喊,有事不能悄悄說!
將這個小孩帶回去,君霖如何能受得了?
若不帶回,君霖肯定會懷疑他做賊心虛!
不管他怎麼做,這個孩子都會在他和君霖之間引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