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四川的地下黨組織經過國民黨特務重重圍剿,兩年後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像雨後春筍,長勢越來越旺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種遍布四川、西康兩省,波及雲貴陝,大有噴發之勢。
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極為重視西南局勢,迫於日寇侵華壓力,遷都已成定局,隻是早晚問題。對於陪都的落地選擇,朝野意見不統一,主要傾向三座城市:重慶、昆明和西安。
重慶位於西南腹地,水陸空交通便宜,進可攻退可守,是首選;昆明地處西南邊陲,毗鄰緬甸,擁有中緬交通大動脈,可以接受外援物質,氣候溫和,也比較適合作為臨時首都;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民國21年(1932年)3月5日,國民政府曾宣布西安為陪都,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但西京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後西京籌備委員會撤銷。
讚成把重慶作為陪都者認為:重慶交通便宜,物產豐富,人口密集,商貿發達,不亞於南京;反對者認為:即或是陪都也應該有悠久的人文曆史和文化內涵,重慶並不具備,也沒有接待容納巨大人流的能力。
讚成把昆明作為陪都者認為:假如定都昆明,不僅可以大量接受外援,恢複民族工業,還能夠發展生產力,讓軍隊養精蓄銳,與日寇長期作戰;反對者認為:昆明毗鄰邊境,危險性極大,如果日寇從印度打過來,征服緬甸,跨越怒江,昆明將岌岌可危。
讚成把西安作為陪都者認為:西安位於廣袤的大西北,南有秦嶺相隔,北有戈壁荒漠阻攔,關中平原富饒肥沃,足以容納上百萬人休養生息;反對者認為:西安距離延安咫尺之遙,作為陪都十分不妥,時刻有被共產黨蠶食的危險。
眾說紛紜,最終何去何從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決定,消息靈通人士都在猜測,多半會遷都重慶。與此同時,國民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向重慶運送大量物資,南京幾所著名大學也開始向四川、雲南搬遷,種種跡象表明:國民政府確實有遷都重慶的可能。
作為蔣委員長的左右臂膀,複興社特務處(1937年更名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負責人仍為戴笠。)和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1937年並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徐恩曾任處長。)開始步入高速擴張時期,大肆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眼看重慶即將成為陪都,兩大特務組織都磨刀霍霍,企圖搶占更多地盤,投入巨資,從各方麵加強重慶的力量。
秦香蘭已經進入大四下半期,按照學校要求應該聯係實習單位,這時突然有人來訪,而且接連來了兩撥人。
首先是老上級齊三和。剛見麵便對秦香蘭下命令:立即終止學習,提前畢業,離校歸隊。恢複特工身份,前往重慶擔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派駐重慶站情報專員,專門負責情報分析工作。情報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密碼技術對我方情報進行加密,破譯敵方情報,是秦香蘭最擅長的工作。
緊接著是昔日教官潘廷玉。潘廷玉的到來讓秦香蘭頗感意外,在此之前再未見過麵,不過心裏那份好感仍然存在。潘廷玉行蹤詭秘,顯然有所顧慮,偷偷把秦香蘭約到校外見麵,在玄武湖波光粼粼的水邊展開談話。這裏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環境優雅,非常適宜談情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