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岱栂回村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部見村長,老村長已經退下來了,拉任村長的是一位據說有著大專學曆的青年,縣裏現在主抓農村經濟,如何讓農村富起來。吳岱栂的歸來,也讓年輕的村長看到了希望。兩人一拍即合,又招開了全村的大會,把吳岱栂的想法和大家講了一下,再一次成立合作社,將土地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然後申請貸款,購買先進的收割和澆水係統,這樣就不用怕沒有雨,地會旱的問題。

對於合作社,村民還是有些抵觸,加入的人並不多,還有些人講吳岱栂學壞了,可當第一年幾個加入合作社的人,收成比沒有加入的人多了很多,雖然不至於說是成倍的翻番,但也讓一些沒有加入的人眼紅了。等到秋收之後,大家商量了一下之後都加入了合作社。吳岱栂又提出了扣大棚,賣反季果蔬,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接下來吳岱栂說什麼都沒有人反對。以前秋收之後,大家基本就閑了下來,可今年不一樣,他們繼續的忙碌著,一直到過年,也沒有閑下來,為啥,過年那幾年賺的多啊!等到終於閑下來,每家每戶這麼一數錢,全都嚇了一跳,這,這可比以前他們做三四年的收益還要多。人人都誇吳岱栂不愧是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帶著孩子往吳岱栂家跑,希望借著吳岱栂做榜樣讓他們的孩子也都有出息。

吳岱栂住的地方,還是以前的老房子,沒有翻修,吳岱栂覺得賺回來的錢得花在刀刃上,至於住的地方,隻要不漏雨,能遮風就行。吳岱栂家裏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台電腦和一部要手機,一個是方麵他和教授做溝通,一個是方便被人找到他。村民們喜歡這位老實的孩子,家裏做些什麼都會想著給吳岱栂送去一些,這次不是救濟,而是感謝。

因為收益好,年輕的村長在鎮裏,縣裏長會都挺足了腰板,還作為代表去了省城,接受表彰,當然這位村長並沒有忘記吳岱栂,在每一個會議上都會提起這位有些最高學曆的農民。吳岱栂出名了,各種獎章,模範什麼的都扣到了他的頭上。吳岱栂對此並不在意,如果有人讓他去做報告,吳岱栂立刻會拒絕,他現在就是一個農民,要做的就是種地。

吳岱栂的叔叔和大爺也不知從哪裏聽到了他賺了大錢的消息,兩人坐下來一合計,便決定找上門去,不說要錢,說借錢,還搬出了身體已經不好的兩位老人,準備抬回農村去,問問吳岱栂伺候不,不伺候兩人就搞臭他,說他不孝。吳岱栂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他雖說是農大生,可是農大也要學一些法律的,吳岱栂不單單學會了土地法,農業相關的法律,還精通民法,刑法,婚姻法及繼承法和收養法,其中關於贍養方麵更是研究得透徹,順帶一說,吳岱栂是有律師資格證的。

吳岱栂有沒有義務照顧老人?各種法律擺出來的條例裏,對於這一點的解釋是,父輩沒有平輩人,才由孫輩贍養,也就是說除非大爺和叔叔沒了,他才有義務贍養爺爺奶奶。吳岱栂對爺爺奶奶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唯一有的就是兩位老人扔下年幼的他的畫麵。

村民們對吳家的兄弟可是記憶猶新,兩位老兩口也沒有任何的好感,怎麼著當年吳岱栂沒有能耐,沒有錢,他們就拋下人卷錢跑了,雖然後來錢要回來了,那也是他們應該給的。現在看著吳岱栂有能耐,又能賺錢,又想巴結,當他們這些看著吳岱栂長大的人都是茄苞任人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