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1945年的7月份,此時國際局勢已經非常的明朗了。
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三國首腦討論了結束對日作戰的條件和有關對日本戰後處置的方針,並通過一項由美、英、中三國代表簽署的決議,即《波茨坦公告》。
公告宣布:盟國對日作戰將繼續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為止,日本政府必須立即投降。
公告還規定了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條件,即鏟除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領土進行占領;實施開羅宣言之條件,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懲辦戰爭罪犯;禁止軍需工業等等。
7月27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不管美、英、中三國《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如何,都將予以不理,始終根據既定的根本方針,堅決為完成大東亞戰爭而邁進。
29日,鈴木首相發表聲明,稱美、英、中三國宣言無異於開羅會議,日本政府毫無關心的必要,拒絕投降。
而就在此時,美國方麵傳來好消息,他們研究了3年的秘密武器原子彈終於成功了。
原子彈項目又叫曼哈頓計劃,是美國國家“科學研究發展局”對製造原子彈的有關理論與原料、設備、技術等方麵進行了研究與準備之後,於1942年的6月17日,向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提出了設廠生產的報告,並得到了批準。
經過幾年的努力,於1945年的7月16日上午5時30分,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的阿拉莫斯原子試驗基地,進行地麵試爆而獲得成功。從此,原子彈在美國進入了使用時期。
此時的形勢已經對日本相當不利,雖然海軍、空軍損失很大,但日本在其本土,在中國派遣軍,在關東軍,在朝鮮軍尚擁有相當實力的野戰兵團,據有廣闊的大陸戰場。
在日本本土有64個陸軍師團又33個旅團;關東軍與朝鮮軍共有31個陸軍師團又14個旅團;中國派遣軍有27個陸軍師團又34個旅團和14個獨立警備隊。
這些不包括在越南、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以及被隔離而殘留在太平洋各島上的日軍。
麵對著日本陸軍的作戰能力,美軍雖然在6月23日經八重州嶽攻占了衝繩島南部海岸邊的米須、摩文仁,最後全部占領了衝繩群島,但鑒於日軍抵抗極其的頑強,盟軍損失慘重。
因此在以後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美軍除了繼續以重型轟炸機群,攻擊轟炸了日本的大城市、交通幹線和北海道之外,就是以海軍軍艦和潛艇不斷的對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北海道、仙台、鹿島灘等海岸地區進行了炮擊,陸軍一直沒有大的行動。
7月16日,參加波茨坦國際首腦會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到國內關於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報告,同意在8月3日之後,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之新澙、廣島、小倉、長崎4個城市。
隨後,美國將在阿拉莫斯試驗基地裝成的部分原子彈由飛機運到舊金山,再由巡洋艦運往馬裏亞納群島的提尼安島,7月26日到達,其它部件則由C-54型運輸機送達。
美國之所以選在8月3日以後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主要是想增強在波茨坦會議結束時,美、蘇、英三國對日聲明的份量,使日本侵略者確切知道,如不投降即遭毀滅。
1945年8月6日,載著原子彈的美國第509轟炸大隊的B-29飛機,在其大隊長蒂伯茨上校指揮下起飛,飛往日本的廣島地區。
廣島是畑俊六元帥國內防衛第2總軍司令部和穀壽夫中將第59軍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1894年日軍侵華、1904年日俄戰爭時,日本明治天皇睦仁設置大本營的地方。
在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使爆炸中心向外約1600公尺的半徑範圍內,所有建築物均遭摧毀,平民死亡約71000人,受傷約68000人,在廣島西南約5公裏的草津,房屋雖然未被炸倒,但門窗上的玻璃全被震壞,直至距廣島約8公裏的五日市,仍有少數住戶的門窗玻璃被震碎。
原子彈爆炸時,廣島出現天昏地暗的恐怖現象。
城市頓時變為瓦爍和無數屍體縱橫的淒慘場麵,一顆炸彈竟傷亡了約14萬人,毀壞了直徑約3點2公裏等圓的城市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