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轉折(1 / 3)

而對於文藝片和邊緣性題材的愛好者來說,可能對於這樣的血腥氣氛也可能有點接受不能。

更別說這部電影還很可能得罪基督徒,或者很多男人……

所以對於如何能讓這部電影讓更多的人接受,那位宣傳主管可是絞盡了腦汁。

可惜他的宣傳工作做的再好,也還是不夠盡如人意。

就算是看演員和導演的影迷們,最終也還是會挑剔電影本身的。雖然裴青和瑟琳娜的強強聯合是一種吸引力,安濂導演本身也是影片質量的一種保證,但是網上流傳著的宣傳片卻已經十分黑暗壓抑了,這樣一來,有很多觀眾都表示並不願意來觀看。

雖然並不是沒有死忠粉絲和就好這一口的觀眾,但是相對比起他們電影的陣容來說,這樣的觀眾數量卻還是偏少了。

第一周電影上映的時候,院線排片量就不多,而上座率更是有點慘淡。

可能對於別的新導演的電影來說,這種上座率還算不錯的了,但是對於安濂導演這樣成名已久的大導演來說,對於裴青和瑟琳娜的名氣來說,就是絕絕對對的慘淡了。

這對於想要看安濂導演和弗斯家族以及裴青笑話的人來說,可是一個十足的好消息。

雖然外麵的媒體倒是挺關注這部電影的,尤其是裴青和瑟琳娜這兩個外麵一直盛傳的死對頭在這部電影演了同性情侶這件事情,已經足夠他們感興趣的了。

但是有時候觀眾的反應是很難把握的,就比如說弗斯家族的宣傳人員覺得這種十足的噱頭應該能引起觀眾們的興趣,但是很可惜的是,安濂導演剪出來的那幾個宣傳片都實在是有點太壓抑了,而且壓根就沒怎麼體現出裴青和瑟琳娜之間的感情。

不過老實說,這部電影也並非是為了突出感情。

曆史上是有真實的案例和原型的,也並不是沒有人記得,當初這個案子可是引起了大眾廣泛關注的。

但是能記住的人,也大多覺得真實的案例就已經足夠壓抑的了,再去看一遍電影,豈不是自虐麼?

所以直到第二周,電影的票房也似乎並沒有什麼起色。

這樣的情形一直到《蘋果日報》上登出了一個長篇幅的影評之後,才有所好轉。

這個影評人就是最初支持裴青的那個影評人,自從那次之後,他似乎就成為了裴青的忠實粉絲一樣,每次都是在打嘴仗的時候,非常堅定的站在裴青這邊的。

當然,裴青本身的實力也不會讓他失望和失去底氣就是了。

基本上每次裴青的作品他都會去看看,也不隻是裴青,他對於瑟琳娜也非常的看好。

所以這一次兩個人真正的對手戲的電影,身為影迷的他是不可能錯過的。

而這一看,他就看的心緒激動,心頭有無數的話不吐不快。

身為本身就是靠著筆杆子生活的影評人,自然在想要不吐不快的時候,奮筆疾書的寫下了自己看完電影的感想。

“這一部電影我一開始並不看好,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哪怕是看完了之後,我也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部題材邊緣而且氣氛黑暗壓抑的電影。它正如你之前所想的那樣,氣氛沉重,絕對不是那種能夠讓人看完之後心情愉悅的片子。”

“但是看電影這回事,雖然普羅大眾包括我自己,很多時候更願意看看其樂融融的喜劇,調節調節心情,但是總有些電影,是想要表達一些東西的。”

“盡管喜劇中未必沒有那種能夠讓你笑完之後深思的類型,但是很多電影,包括如今的大片,都屬於爆米花電影。看的時候視覺效果極其的震撼,追求刺激,但是看完了之後呢?當然,我並非厚此薄彼,不同的電影類型,其實不能夠拿來比較。”

“單純說這部電影。關於這個電影的華人導演,其實如果是一直有關注電影的人,應該都是對他有些印象的。安濂導演從出道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就以其淩烈的風格著稱。而這一部電影,正是他回歸自己風格的一個轉折點。”

“這一部電影的取材是確有其事的,肯定還有人記得,當初這件案子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但是大多數人肯定跟我一樣,在看到這個案子的時候會覺得唏噓,但是事情過了也就過了,不會再有什麼想法。可是當你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所有當初你不知道的細節全部呈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那種感覺又會不同。”

“辛蒂和瑟琳娜兩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她們把最完美的一麵都呈現了出來。”

“瑟琳娜在電影裏作為後來出現的貝爾,其實不論是在電影裏還是現實中,對於布萊曼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存在。她看似柔弱,實則堅強。在布萊曼入獄之後,她東奔西跑,對媒體對社會呼籲,這絕不是一個柔弱的女性可以做到的事情。”

“而辛蒂在這部電影裏更是作為主角視角的布萊曼,當初布萊曼究竟為何會走上這條路,在電影裏脈絡清晰。而且你完全可以從辛蒂的表演裏看得到,布萊曼不再是當初報紙上所說的可怕的惡毒的如同魔鬼一般的人,而是一個真真實實存在的人。她心底有著善良,也有自己的堅持,她的人生很多時候都是被逼不得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