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亙: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亙天:連天、接天。形容高而壯闊的天空,以此來反襯陡壁的險壯。
[11]卓:直立。襆(fú):古代男子的包頭頭巾,又稱襆頭。欹:通“攲”(qī),傾斜。
[12]雙鸞、五老:山峰名。前者形似雙鸞起舞,後者形似五老並肩。
[13]窅(yǎo)然:深遠的樣子。
(靈峰寺)—靈峰右趾一謝公嶺一響岩一淨名寺路口水簾穀一靈岩寺屏霞嶂,展旗峰,天柱峰,龍鼻水;獨秀峰,卓筆峰,小龍湫,玉女峰,雙鸞;安禪穀,石屏風,天聰洞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裏,至淨名寺路口。入覓水簾穀,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
出穀五裏,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
寺居其中,南向,背為屏霞嶂。嶂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14]sup>。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15]sup>,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潤澤[16]sup>,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
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穀,穀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17]sup>。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18]sup>。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
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19]sup>。
注釋
[14]嶂(zhànɡ):高險如屏障的山。龍鼻水:也叫龍鼻洞或龍鼻龕,位於靈岩寺右側的插龍峰下。徐霞客見到的時候,當時有水從岩石往下滴。此洞崖碑刻特別多,記有八十多處,被稱為“雁山石窟”。
[15]罅(xià):裂縫。
[16]紺(ɡàn):紅青色。
[17]褶(zhě):原指皮膚或衣服上的皺紋,這裏指由於地殼運動,岩層受到壓力形成波浪狀的構造形式。石閾:石門檻。
[10]亙: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亙天:連天、接天。形容高而壯闊的天空,以此來反襯陡壁的險壯。
[11]卓:直立。襆(fú):古代男子的包頭頭巾,又稱襆頭。欹:通“攲”(qī),傾斜。
[12]雙鸞、五老:山峰名。前者形似雙鸞起舞,後者形似五老並肩。
[13]窅(yǎo)然:深遠的樣子。
(靈峰寺)—靈峰右趾一謝公嶺一響岩一淨名寺路口水簾穀一靈岩寺屏霞嶂,展旗峰,天柱峰,龍鼻水;獨秀峰,卓筆峰,小龍湫,玉女峰,雙鸞;安禪穀,石屏風,天聰洞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裏,至淨名寺路口。入覓水簾穀,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
出穀五裏,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