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遊嵩山日記[1](1 / 3)

[3]劍閣:四川劍門道,關中入川蜀的要道,連雲棧為其中一段,“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峨眉:即峨眉山。

[4]有方之遊:“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裏仁》)方,目的地和具體方向。

[5]朝宗: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春見稱朝,夏見稱宗。此處比喻對武當山的尊崇。

[6]癸亥仲春朔:天啟三年,公元一六二三年。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份。朔,農曆每月初一。

[7]涵:此處作名詞,一涵即一潭。

[8]縝潤:細致而潤澤。

[9]洵(xún):實在,真正。

[10]軒: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

[11]滴曆:同“滴瀝”,水稀疏下滴。

[12]稅(tuō)駕:稅通“脫”。停宿,休息。

石淙

二十日 從小徑南行二十五裏,皆土岡亂壟[13]sup>。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岡脊中,下瞰則石淙在望矣。

餘入自大梁,平衍廣漠,古稱『陸海』[14]sup>,地以得泉為難,泉以得石尤難。近嵩始睹蜿蜒眾峰,於是北流有景、須諸溪,南流有潁水,然皆盤伏土磧中[15]sup>。獨登封東南三十裏為石淙,乃嵩山東穀之流,將下入於潁。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岡山峽間,有當關扼險之勢。水沁入脅下[16]sup>,從此水石融和,綺變萬端。繞水之兩崖,則為鵠立,為雁行;踞中央者,則為飲兕[17]sup>,為臥虎。低則嶼,高則台,愈高,則石之去水也愈遠,乃又空其中而為窟,為洞。揆崖之隔,以尋尺計[18]sup>,竟水之過,以數丈計,水行其中,石峙於上,為態為色,為膚為骨,備極妍麗。不意黃茅白葦中,頓令人一洗塵目也!

注釋

[13]土岡亂壟:矮嶺亂墳。

[14]大梁:在今開封市,是戰國時魏國都城大梁所在地。平衍:平坦寬廣。張衡《文選·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陸海:物產富饒、地勢平坦的高地,古時特指關中一帶。

[15]土磧:“磧,水中沙堆也。”(《說文解字》)

[16]脅下:指崖石凹陷處。

[17]鵠:俗稱天鵝,腳短、頸長。立兕(sì):古代對雌性犀牛的稱呼。

[18]揆(kuí):估計。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告成鎮)測景台一嶽廟東華門一盧岩寺飛泉一嶽廟

登隴[19]sup>,西行十裏,為告成鎮,古告成縣地。測景台在其北[20]sup>。西北行二十五裏,為嶽廟[21]sup>。入東華門時,日已下舂[22]sup>,餘心豔盧岩,即從廟東北循山行。

越陂陀數重,十裏,轉而入山,得盧岩寺。寺外數武[23]sup>,即有流鏗然下墜石峽中。兩旁峽色,氤氳成霞。溯流造寺後,峽底矗崖,環如半規,上覆下削。飛泉墮空而下,舞綃曳練[24]sup>,霏微散滿一穀,可當武彝之水簾。蓋此中以得水為奇,而水複得石,石複能助水不尼水[25]sup>,又能令水飛行,則比武彝為尤勝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點餉。

[3]劍閣:四川劍門道,關中入川蜀的要道,連雲棧為其中一段,“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峨眉:即峨眉山。

[4]有方之遊:“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裏仁》)方,目的地和具體方向。

[5]朝宗: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春見稱朝,夏見稱宗。此處比喻對武當山的尊崇。

[6]癸亥仲春朔:天啟三年,公元一六二三年。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份。朔,農曆每月初一。

[7]涵:此處作名詞,一涵即一潭。

[8]縝潤:細致而潤澤。

[9]洵(xún):實在,真正。

[10]軒: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

[11]滴曆:同“滴瀝”,水稀疏下滴。

[12]稅(tuō)駕:稅通“脫”。停宿,休息。

石淙

二十日 從小徑南行二十五裏,皆土岡亂壟[13]sup>。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岡脊中,下瞰則石淙在望矣。

餘入自大梁,平衍廣漠,古稱『陸海』[14]sup>,地以得泉為難,泉以得石尤難。近嵩始睹蜿蜒眾峰,於是北流有景、須諸溪,南流有潁水,然皆盤伏土磧中[15]sup>。獨登封東南三十裏為石淙,乃嵩山東穀之流,將下入於潁。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岡山峽間,有當關扼險之勢。水沁入脅下[16]sup>,從此水石融和,綺變萬端。繞水之兩崖,則為鵠立,為雁行;踞中央者,則為飲兕[17]sup>,為臥虎。低則嶼,高則台,愈高,則石之去水也愈遠,乃又空其中而為窟,為洞。揆崖之隔,以尋尺計[18]sup>,竟水之過,以數丈計,水行其中,石峙於上,為態為色,為膚為骨,備極妍麗。不意黃茅白葦中,頓令人一洗塵目也!

注釋

[13]土岡亂壟:矮嶺亂墳。

[14]大梁:在今開封市,是戰國時魏國都城大梁所在地。平衍:平坦寬廣。張衡《文選·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陸海:物產富饒、地勢平坦的高地,古時特指關中一帶。

[15]土磧:“磧,水中沙堆也。”(《說文解字》)

[16]脅下:指崖石凹陷處。

[17]鵠:俗稱天鵝,腳短、頸長。立兕(sì):古代對雌性犀牛的稱呼。

[18]揆(kuí):估計。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告成鎮)測景台一嶽廟東華門一盧岩寺飛泉一嶽廟

登隴[19]sup>,西行十裏,為告成鎮,古告成縣地。測景台在其北[20]sup>。西北行二十五裏,為嶽廟[21]sup>。入東華門時,日已下舂[22]sup>,餘心豔盧岩,即從廟東北循山行。

越陂陀數重,十裏,轉而入山,得盧岩寺。寺外數武[23]sup>,即有流鏗然下墜石峽中。兩旁峽色,氤氳成霞。溯流造寺後,峽底矗崖,環如半規,上覆下削。飛泉墮空而下,舞綃曳練[24]sup>,霏微散滿一穀,可當武彝之水簾。蓋此中以得水為奇,而水複得石,石複能助水不尼水[25]sup>,又能令水飛行,則比武彝為尤勝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點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