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修:儆戒。戒:戒備。

[2]令:申令。信:信從。

[3]祥:妖異。引申為迷信。

[4]惡(wù):厭惡。

[5]偃(yǎn):仰臥。頤:下巴。

[6]諸:專諸,春秋時刺客,吳國人,曾刺殺吳王僚。劌(ɡuì):曹劌,春秋時魯人,曾以勇力劫持齊桓公。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1]sup>。率然者,常山之蛇也[2]sup>。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3]sup>,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4]sup>,未足恃也;齊勇若一[5]sup>,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釋

[1]率然:傳說中的一種蛇。

[2]常山:即恒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3]濟:渡河。

[4]方馬埋輪:拴起戰馬,埋住車輪。比喻擺好決一死戰的陣勢。

[5]齊勇:齊心奮勇。

將軍之事,靜以幽[1]sup>,正以治[2]sup>。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3]sup>,革其謀[4]sup>,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5]sup>。焚舟破釜[6]sup>,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7]sup>,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注釋

[1]靜:沉著冷靜。幽:幽深莫測。

[2]正:嚴肅正直。治:有規矩,嚴整。

[3]易:改變。事:戰術。

[4]革:更換。謀:計謀。

[5]機:古代弩上發箭的裝置。

[6]破釜(fǔ):把鍋打破。

[7]屈伸:進退。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1]sup>;輕地,吾將使之屬[2]sup>;爭地,吾將趨其後[3]sup>;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4]sup>;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5]sup>;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6]sup>,不得已則鬥,過則從[7]sup>。

注釋

[1]一:統一。誌:意誌。

[2]屬(zhǔ):聯接。

[3]趨其後:在後麵快跑,以便超過敵軍。

[4]固:鞏固。結:結合,結盟。

[5]闕(quē):缺口。

[6]禦:抵禦。

[7]過:過分,這裏指深陷險境。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1]sup>。四五者不知一[2]sup>,非霸王之兵也[3]sup>。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4]sup>。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5]sup>,信己之私[6]sup>,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7]sup>,其國可隳[8]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