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不強:不勉強力行。

[2]不達:不能達到目標,不能顯達。

孔蔑[1]sup>問行己[2]sup>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憂。”孔蔑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憂;終日行,不遺己患。唯智者有之。”

注釋

[1]孔蔑:又名孔弗,字子蔑,是孔子的侄子。

[2]行己:自己的德行修養。

在厄第二十

楚昭王[1]sup>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於陳[2]sup>、蔡[3]sup>。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4]sup>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黎羹[5]sup>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6]sup>不衰。

乃召子路而問焉,曰:“《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意者夫子未仁與?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與?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

子曰:“由未之識也!吾語汝。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幹不見剖心;汝以忠者為必報也,則關龍逢不見刑;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7]sup>之有霸心,生於曹、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於會稽。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誌不廣,庸知其終始乎?”

子路出。召子貢,告如子路。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焉?”子曰:“賜!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誌不廣矣!思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歎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注釋

[1]楚昭王:名珍,是平王的兒子。

[2]陳:陳國,姓媯,為舜帝後裔,建都於宛丘(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3]蔡:蔡國,姓姬,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立國(現在的河南省上蔡縣一帶)。

注釋

[1]不強:不勉強力行。

[2]不達:不能達到目標,不能顯達。

孔蔑[1]sup>問行己[2]sup>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憂。”孔蔑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憂;終日行,不遺己患。唯智者有之。”

注釋

[1]孔蔑:又名孔弗,字子蔑,是孔子的侄子。

[2]行己:自己的德行修養。

在厄第二十

楚昭王[1]sup>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於陳[2]sup>、蔡[3]sup>。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4]sup>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黎羹[5]sup>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6]sup>不衰。

乃召子路而問焉,曰:“《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意者夫子未仁與?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與?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

子曰:“由未之識也!吾語汝。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幹不見剖心;汝以忠者為必報也,則關龍逢不見刑;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7]sup>之有霸心,生於曹、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於會稽。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誌不廣,庸知其終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