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紀(1 / 3)

[2]茂陵:武帝自作之陵。邑:漢代在長安城附近皇帝陵墓處所設陵城。

三年春,河水溢於平原,大饑,人相食。賜徙茂陵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初作便門橋。(秋七月)閩越[1]sup>圍東甌[2]sup>,東甌告急。遣中大夫嚴助持節發會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閩越走,兵還。九月丙子晦,日有蝕之。

注釋

[1]閩越:漢高祖劉邦所封王國,在今福建。

[2]東甌:漢高祖劉邦所封侯國,後升格為王國,在今浙江。

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1]sup>。置《五經》博士[2]sup>。

注釋

[1]半兩錢:重半兩(十二銖),有“半兩”銘文的銅錢。

[2]《五經》:指《易經》、《尚書》、《詩經》、《春秋》、《儀禮》。

(六年)五月丁亥,太皇太後崩。閩越王郢攻南越[1]sup>。遣大行王恢將兵出豫章[2]sup>,大司農[3]sup>韓安國出會稽,擊之。未至,越人殺郢降,兵還。

注釋

[1]南越:王國名,國都位於番禺(今廣州市),秦末趙佗建立,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滅亡。

[2]大行:官名,後改名大鴻臚,掌接待賓客(相當於今天的外交官)。豫章:郡名,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3]大司農:官名,掌租稅錢穀鹽鐵及國家財政收支。大司農官名始於武帝太初元年,在此三十年之後,此時當稱“大農令”。《漢書》時有以後代名稱竄入前代之誤,此其一例。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1]sup>各一人。

注釋

[1]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五月,詔賢良曰:『朕聞昔在唐虞,畫象而民不犯[1]sup>,日月所燭,莫不率俾[2]sup>。周之成康,刑錯不用,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眘,北發渠搜,氐羌徠服[3]sup>。星辰不孛,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穀不塞;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猗與偉與!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上參堯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遠德,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鹹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於是董仲舒[4]sup>、公孫弘等出焉。

注釋

[1]此句出自《尚書·虞書·堯典》,是說上古不用肉刑,僅以“象刑”作為一般刑罰。《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楊倞注:“象刑,異章服,恥辱其形象,故謂之象刑也。”

[2]率俾(bǐ):順從。率,遵循。俾,使。

[3]此句出自《大戴禮記》,肅眘(慎)、北發、渠搜、氐、羌皆為西北部族名稱。一說,“北發”為動詞,即向北征發。

[4]董仲舒:西漢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年),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建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2]茂陵:武帝自作之陵。邑:漢代在長安城附近皇帝陵墓處所設陵城。

三年春,河水溢於平原,大饑,人相食。賜徙茂陵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初作便門橋。(秋七月)閩越[1]sup>圍東甌[2]sup>,東甌告急。遣中大夫嚴助持節發會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閩越走,兵還。九月丙子晦,日有蝕之。

注釋

[1]閩越:漢高祖劉邦所封王國,在今福建。

[2]東甌:漢高祖劉邦所封侯國,後升格為王國,在今浙江。

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1]sup>。置《五經》博士[2]sup>。

注釋

[1]半兩錢:重半兩(十二銖),有“半兩”銘文的銅錢。

[2]《五經》:指《易經》、《尚書》、《詩經》、《春秋》、《儀禮》。

(六年)五月丁亥,太皇太後崩。閩越王郢攻南越[1]sup>。遣大行王恢將兵出豫章[2]sup>,大司農[3]sup>韓安國出會稽,擊之。未至,越人殺郢降,兵還。

注釋

[1]南越:王國名,國都位於番禺(今廣州市),秦末趙佗建立,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滅亡。

[2]大行:官名,後改名大鴻臚,掌接待賓客(相當於今天的外交官)。豫章:郡名,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3]大司農:官名,掌租稅錢穀鹽鐵及國家財政收支。大司農官名始於武帝太初元年,在此三十年之後,此時當稱“大農令”。《漢書》時有以後代名稱竄入前代之誤,此其一例。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1]sup>各一人。

注釋

[1]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五月,詔賢良曰:『朕聞昔在唐虞,畫象而民不犯[1]sup>,日月所燭,莫不率俾[2]sup>。周之成康,刑錯不用,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眘,北發渠搜,氐羌徠服[3]sup>。星辰不孛,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穀不塞;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猗與偉與!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上參堯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遠德,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鹹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於是董仲舒[4]sup>、公孫弘等出焉。

注釋

[1]此句出自《尚書·虞書·堯典》,是說上古不用肉刑,僅以“象刑”作為一般刑罰。《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楊倞注:“象刑,異章服,恥辱其形象,故謂之象刑也。”

[2]率俾(bǐ):順從。率,遵循。俾,使。

[3]此句出自《大戴禮記》,肅眘(慎)、北發、渠搜、氐、羌皆為西北部族名稱。一說,“北發”為動詞,即向北征發。

[4]董仲舒:西漢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年),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建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