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難辦的張必先(1 / 2)

三年,隻用了三年時間,張必先就將這位高高在上的副城主趕下了高位。也許三年時間在諸位看來比較長,但是在官場當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圓滿的。而且張必先畢竟隻能算是一個新來的冤大頭,而那個副城主已經久經官場,成了老油條。張必先能在和副城主交惡的情況下還能盡力發展自己並且將副城主扳倒,實在已經算是一項不小的功績。

張必先不是一個極端的人,他雖然將副城主扳倒了,但是他手下那些人不變,張必先借著城主的名號下令,隻要是知道悔改的,既往不咎。如果死不悔改的,那就貶為平民,並且不得擁有自己的土地,沒有捕魚權。這基本上就斷了他們的活路,所以副城主倒台之後,他的那些手下基本全部都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城主當然知道張必先做的這些大事,他沒有想到,一個在他手下做事的小官能夠扳倒他一直以來視為眼中釘的副城主。當官當到六十歲以後就該退休了,如果你特別有熱情或者有特殊的功績才能繼續任職。但是當時那位城主大人隻是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卻選擇了退休。這件事一經傳出去,滿城嘩然。但是人們在討論城主退休的原因之餘,也要討論究竟是誰繼任城主這個位置。

除了張必先之外,誰還有這個資格坐城主的位置呢?廣陵城之內的動亂是由張必先平定的,城中高官之內的貪官腐敗也是由張必先一手解決的。雖然張必先是軍官出身,別人看不起他的出身,可是誰能夠否認他的能力?否認他的功績?在城主卸任的時候其實已經在暗中交待好,由張必先做下一任城主。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張必先終於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位置,按理說他應該欣然就任才是。成功當上城主之後是該提拔自己兄弟,是該清除異己之類的,別人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但是令眾人咂舌的是,這位張必先沒有躊躇滿誌地就任城主的位置,而是萬分謙讓,請求別人去坐這個位置。也許當時有些聰明人已經猜出來了,這也是張必先的一種政治手段。或者說是一種上位者應有的政治胸懷。

當時幸好不論張必先如何讓別人上任,也沒有一個人敢逾矩,在舊城主的影響下,原官吏政治集團都是一群中庸之人,得過且過,既不犯錯誤,也做不出什麼看得上眼的功績,雖然打心眼裏看不起這個武夫出身的張必先,卻也沒那個膽量和他去爭這個位置。於是張必先這才坐到了城主的位置上。在很多有心人看來,這個張必先隻是得了便宜賣乖而已,對此張必先也不去計較,任他們說去就是,反正在城主的寶座上的人是他,不是那些隻知道動嘴皮子的文人書生。

直到現在,張必先已經在城主這個位置上坐了五六年了,他現在也已經四十多歲,都快到了抱孫子的年紀。但是他的政治熱情不減反增,當真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在處理很多城中事務的時候仍然衝到最前線,大力關心督促軍隊發展當然是他的一大特點,可他也不是隻顧軍務不顧民生的城主。在發洪水或是收成不佳的時候,這位城主還大方放糧,獲得了城中居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