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水鄉(2 / 2)

武大還在絮絮叨叨的說:“我活了三十歲,才討到娘子這麼好的媳婦,那是、那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你看我都這樣了,再沒個繼承香火的,以後都沒臉見祖宗!娘子你可憐可憐我……我、我為了給你治病招魂,花了……花了……”

潘小園狠下心來,轉頭不去看他可憐兮兮的眼神,踱開幾步,道:“可憐你?誰可憐我呢?”

武大拙於言辭,翻來覆去的也就這麼幾句話,見說不動她,慢慢居然也強硬起來,上去拉住潘小園衣襟,好像生怕走丟的小孩子,固執地說:“反正你是我娘子。我就不放你。隻要我活著一天,我就不寫休書。死也不寫!死也不寫!”

潘小園眉毛一豎,強壓住心頭怒火,還要再爭,武大卻放軟了語氣,說道:“況且你的娘家人都不在了,我若休你,你一個無依無靠的婦人家,靠什麼生活?娘子就別異想天開啦,以後我多賺錢,一定能供得你好。咱們生一堆兒子……”

這一句霸道的“我養你”,在潘小園來,卻有如當頭一棒,頓時清醒了。她一個婦道人家,又沒經濟收入,驟然間離了婚,靠什麼吃飯?恐怕過不了多久,就得去縣東頭的麗春院體驗人生了。

她長歎一口氣。經濟不獨立,吃人嘴軟啊。過去的潘金蓮一次次試圖離婚沒離成,十有**也是這個原因。

於是淡淡道:“大哥想什麼呢,我也不過是被那些閑漢氣著了,隨口說說。”眼看著武大轉悲為喜,心裏暗暗打定主意:“得趕快給自己攢些錢,才是正道。”

武大隻道她打消了離婚的念頭,喜上眉梢,興衝衝地說:“我去準備今日的買賣,不能再耽擱了――今天不用做飯,娘子去樓上歇著吧。”說畢,順手抄起她喝完的茶杯,往後麵廚房去了。

潘小園心中暗自慶幸。原來每天都是潘金蓮燒火做飯。而今天,家裏恰好有武鬆設宴剩下來的魚肉酒飯,讓那衙役收拾過,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於是今天做飯的任務就省了――也幸虧如此,否則她連古人的廚房都沒去過,兩眼一抹黑,恐怕連一鍋湯都燒不熟。

想到這兒,趕緊跟著武大去了廚房。先熟悉一下裏麵的布置和器具,免得以後做飯的時候穿幫。

廚房裏黑漆漆的煙熏火燎,透出發酵麵粉特有的醇香氣。一個碩大的磚灶挨牆砌著,上麵堆了五六扇竹篾條蒸屜,想必是武大每日做炊餅的地方。潘小園以前寫文的時候做過考據,宋時的炊餅,相當於現代的發酵饅頭,是北方相當常見的主食。原本叫做“蒸餅”,後來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諱,才改為炊餅。有些版本的《水滸傳》電視劇裏,武大郎挑著擔子賣芝麻夾肉燒餅,絕對屬於原則性錯誤。

和蒸炊餅的磚灶連著的,是一個二尺來高的小土灶,想必是夫妻倆日常燒飯做菜用的。灶上架著一口鐵鍋,灶洞裏全是草木灰,幾塊發紅的木炭還沒熄滅,土灶周圍比別處溫暖了許多。

潘小園看著這爐灶,忽然想到,倘若自己沒穿越,那麼幾個月後,藥死武大的那碗砒霜水,便是在這個灶台上燒的。禁不住渾身一顫,下了幾滴冷汗。

於是放心讓武大出門。撩起簾子的瞬間,冷風呼的一下灌進屋來。寒冬臘月,天剛蒙蒙亮,好像糊了一層灰。街上土都凍得硬了,隻有武大一個趕早的生意人,渾身厚裹著棉衣,頂著北風,一小步一小步地走。

潘小園看他的棉衣已經舊得出絮,忽然想,這些日子攢下的銀錢,足夠給他做一身新棉衣吧?眼下年關將至,性急的人家,已經開始張羅著購置桃符燈籠剪紙之類,門口堆上了大大小小的年貨――確實是個做新衣的好時節。心裏盤算著,哪天到縣衙門口的布店裁縫店去一趟。

在房間裏做了一會兒健身操,又練習著盤了幾個髻子,時間很快過去。她本來還想學習一下繡花縫紉的手藝,床頭找出以前潘金蓮留下的、未完工的繡樣,拿起針線照貓畫虎,直盯得眼睛都花了,手指頭也被紮了好幾次,才不甘心地丟下針線,承認自己確實不是這塊料。

晃蕩到下午,聽得隔壁茶坊裏客人來來去去,又想起來昨天碰見王婆,閑聊間她還上手扒自己袖子,問那“燙傷”好得怎麼樣了――不知道,這還是不是西門慶的意思?雖然那日一見之後,大官人便沒有再刻意露麵,但女人的直覺,總覺得這人不會輕易死心。

作者有話要說:番外發一章少一章,好希望和大家長長久久的相伴呀~~~

明天還有,照樣是18:18:18。如果大家在其他時間看到,那是我在修前麵的章節。無視就好啦,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