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2)

藹哥兒隻管自己抽抽答答:“不記得了。”

老太太歎了一口氣,她們這樣的人家,父子分離也是常態,別說三年,十年八年的也有:“別傷心了,等你父親回來,要是還外任的話,讓他帶你去他任上逛去。”

自己又哭又演了這麼長時間,等的就是老太太的這句話。不過要老太太與太太的意見相左,受罪的一定就是自己的親娘。心裏再排斥一個沒有自己前世年歲大的人做娘,也不得不承認房氏的一片慈母之心:“沒離開過奶奶,要和奶奶在一起。詠哥哥會笑話嗎?”說著眼淚又下來了。

老太太笑問:“他能笑話你什麼?”

詠哥兒很稱職地做他的背鍋俠:“太太說了,二叔任上沒好先生,將來藹哥兒讀不好書,我就笑話他。”

劉氏深覺自己可以回房去抄抄佛經,求菩薩賜給自己一個聰明點兒的兒子吧:“老太太,我們太太也是心疼藹哥兒年紀太小了,怕他一路上受苦。”

正描補著,外頭丫頭已經打起了簾子:“太太來了。”

三年多沒見小兒子回來,足以讓沈太太對所有人寬容,並不理大媳婦的描補,隻與老太太商量著二爺回來後,該哪日裏家宴,何日讓他宴請同窗。第二日早早讓管家點了健仆,帶了兩位小哥兒一起去接二爺沈任。

一路上詠哥兒咕咕噥噥不休,藹哥兒卻隻管一下一下掀了轎簾向外張望——他年歲小,出門的時候不多,在奶嬤嬤看來也該對路上的事物好奇。

卻不知藹哥兒是看有一家掛了“修國府”的匾額,又見不遠的一家掛了“繕國府”,心有所感,要證實自己的猜測。

“嬤嬤,別的公府都是遠遠相隔,怎麼這兩家公府修在對門?”終於看到“榮國府”與“寧國府”的匾額,藹哥兒心下大震,隻好問自己的奶嬤嬤。

沒等奶嬤嬤回答,詠哥兒已經一臉嫌棄:“那兩家再不必理會。”

藹哥兒不解:“那是國公府。”應該權勢不差吧?

“不過是兩家破落戶。”詠哥兒繼續不屑。他的奶嬤嬤忙捂他的嘴:“哥兒不可胡說,在路上看讓人聽去。”

詠哥兒就把自己知道的都說給藹哥兒聽:“這些國公府是開國時封的,現在爵位早降等了,卻還掛著國公府的匾額撐門麵。家裏沒有出息的子弟,終逃不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後頭的話老氣橫秋,顯然是別人說與詠哥兒聽,他又學給藹哥兒的。卻不知道藹哥兒已經沒功夫分辨他的語氣,被驚得心裏波浪翻滾,不過是平日裏一向麵無表情,才沒讓別人看出來。

自己穿越的竟然是紅樓世界!

那麼現在紅樓故事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剛才看榮寧兩府前街道齊整,石獅猙獰,下人耀武揚威,想來還沒到抄家之時。

隻是不知道林妹妹進賈府了沒有?

藹哥兒隻管自己抽抽答答:“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