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略微一驚,閉上眼睛想了想說:“我知道了,你們下去,我考察一下,不要再說了。”武三思幾個人這才走,他們走後武則天反複地想:她想自己已經穩定了大周十幾年了,來俊臣殺人太多,朝臣恐懼,這個幫手自己可有可無了。他的存在可以威脅眾臣,但他也影響了眾臣的直言納諫,現在不是要打擊對手的時候了。她想除掉來俊臣,可又舍不得,她精神上需要來俊臣的安慰,慰藉……
她反複地想,一直猶豫不決,她很糾結,她想到了天黑命人傳來平章知事張諫之。張諫之是她一手提撥起來的人,她想聽聽張諫之的意見。
張諫之來了,武則天劈頭就問:“你對武承嗣與來俊臣今天的事怎麼看?”
張諫之微微地笑著回答:“如果皇上要警告幾個侄子就趁機罷了武承嗣的官,如果皇上要收拾,警告來俊臣就趁機砍了來俊臣。大周天下已經十四年了,天下太平,四海歸心,有的臣子不需要了。皇上現在需要的是真正可以國富民強的良臣,而非酷臣,大周需要和諧,國泰民安。來俊臣光在洛陽的產業已經就可以抵全國一年的收入了,如果把他的財富充公納入國庫對國家是十分有利的。來俊臣忠於皇上,為皇上效過力,但他殺伐太多,對皇上聲譽有著極其不好的影響,皇上該收回影響了。皇上可以念及他的功勞,不收他家鄉的財產,放過他的家人,此事望皇上三思,利國利民又利皇上。”
張諫之說完這些就低下了頭,
武則天閉上眼睛仔細想了好一陣小聲地說:“朕寫道密旨於你,你明日處斬來俊臣,罪名就是欺上瞞下,殺人過多,造成不少冤案。此事不必審,不必過堂,直接砍他,給他一個痛快。”
張諫之頭連點地說:“明白,微臣明白,微臣遵旨。”
武則天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寫了份聖旨給他。他走了,武則天卻失落萬分,武則天為此三天沒有上朝。
來俊臣被砍頭了,萬人空巷,不少人爭著食他的肉。
有記錄的他一共為武則天殺了八百五十個對手,後代的曆史學家們沒有評論他是奸臣,他是忠於武則天的,他隻是個酷吏,他是武則天的一把刀而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
來俊臣一生有兩大貢獻,改造水車,發展了農業。著了《羅織經》這本書
《羅織經》是武周酷吏來俊臣所著的一部專講如何羅織罪名,陷害殺人的書。酷吏周興臨死之際,看過此書,自歎弗如,竟甘願受死;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罷此書,冷汗直冒,卻不敢喊冤;女皇武則天麵對此書,歎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殺機遂生。
時至今日,此書亦被看做陰謀學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