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空間坐標跳躍的最遠可到達距離,受到了太空船主動力源的功率大小的限製,因此體積不同、艦造規模也不同的各艘太空船所能達到的最遠跳躍距離,是截然不同的。
當時擁有著最強戰力並且可搭載人數最多的希望號,是作戰計劃中預計將最晚進行空間坐標跳躍的太空船。
它所要承擔的任務,不僅僅包括殿後作戰與盡可能多地搭載火星移民這兩項,更包括在太陽係中的所有友艦全都跳躍離開後,取所有友艦中跳躍距離最短的那艘太空船的跳躍距離進行跳躍,以達到同友艦會和的目的。
各太空船的艦長一開始將先進行空間坐標跳躍,隨後再會和的計劃,設定得非常簡單,即:最後跳躍離開太陽係的希望號,承擔艦隊的掃尾工作,取主動力源功率最小的友艦所采取的、所有太空船中最短的距離進行跳躍,隨即同落在艦隊最末尾的太空船進行會和。
待會和完成後,隨後停止跳躍的希望號,需要在地球與卡倫恒星係第六行星的連線上勻速向目的地——第六行星——行駛,以此依次與散落在這條直線上不同位置的友艦會和。
先行跳躍離開的太空船,除隊伍末尾與希望號直接會和的這三艘以外,其餘的所有太空船,全部自行選擇目標,分別跳躍到了這條直線航路的前麵七個不同的位置上,隨後保持慣性行駛,等待從隊伍末尾追上來的希望號依次與眾艦會和。
而在這試圖會和並依靠慣性繼續向目的地航行的過程中,八個坐標點上共計兩億三千萬地球毀滅幸存者,花費了共計四百年時間,以折損將近八成人口與損毀了除希望號以外近七成太空船的慘痛損失為代價,這才最終得以在,於航線上行進了一半的路途後,完成會師。
而人類之所以會在這條航路上遭遇這麼大的損失,理由則不盡相同。
一開始通過空間坐標跳躍的方式逃離太陽係時,由於人類對天外來客不定蟲一無所知的關係,因此沒有人知道,在連接著地球與卡倫恒星係第六行星的這條直線上,究竟什麼地方有不定蟲、什麼地方沒有。
秉承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原則,為了防止集體跳躍到最為靠進地球的第八坐標點上之後,所有人依舊沒有逃出不定蟲的包圍圈,因此各艦長才會選取了八個不同的坐標點,分別進行跳躍。
而事實證明各艦長的考慮是有道理的,跳躍到距離地球第三遠的第六坐標點上的、共計搭載了二百萬人的七艘太空船,在跳躍完成之後的一瞬間,就非常不幸地直接撞上了不定蟲的巢穴。
隨即,在一邊開炮迎戰不定蟲,一邊等待兩次空間坐標跳躍之間的能量加載時間過去的時候,這七艘太空船,便全都被數量龐大的不定蟲,給直接摧毀了。
至此,第六坐標點上的友艦全軍覆沒,而其他幾個相對而言較為走運的坐標點,也各有各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