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吞噬用於改造星球環境的、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種設備與機器,擁有了參照物,並且完全掌握了這些人造物的結構與原理的不定蟲,隨即便通過吞噬用於製造這些機器的原材料的方式,經由什麼都可以模擬再生的外胞,以人類流水線望塵莫及的速度,製造出了大量的機器。
吞下去的是金屬礦石,吐出來的是“煉製”好的金屬材料;吞下去的是金屬材料,吐出來的卻是“製造加工”而成的機械設備。運用這樣人類根本不敢想像的便捷能力,不定蟲在短短幾年時間裏,便量產出了數量充足的改造星球環境的工具,並且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大致完成了第六行星的自然環境改造。
現如今的第六行星,已經成為了一顆人類什麼防護服也不需要穿著,就可以在其上像魯濱遜展開荒島生存一般地進行生活的星球。而在這所有的島嶼和陸地,但凡露出海平麵的地方,都盡皆成為了寶貴的荒島的情況下,第六行星北半球上,一塊和八分之一個澳洲大陸差不多的陸地,更是完成了“脫荒化”。
位於汪洋大海中的這塊陸地,與星球其他所有保持著自然風貌,沒有人類踏足的痕跡的區域不同,它,已經擁有了許許多多,承載著人類智慧結晶的人造物。
風力發電、水利發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在不斷利用人類技術製造轉換物質的同時,能夠讓不定蟲“填飽肚子”的這些,安全綠色的發電設施,也被大量地興建了起來。
星羅棋布地散落著各種各樣的人造建築物與人造構築物的陸地上,環繞著停放有白天鵝號的陸地中央部位,成同心圓結構向外擴展的,是幻化為人的半人型不定蟲居住的城鎮,和不具有人形的激光發射型不定蟲居住的郊外,以及一般型不定蟲所生活的最外圈。
不定蟲生活區域一圈套一圈的陸地上,位於最內部的,原本提供給白天鵝號上的人類船員居住、生活的區域,現如今早就沒人了。
在人類船員全員自裁之後,嚐試過使用自己的智慧將人類科技向前推進的周淮安它們,在並沒有取得什麼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現如今所擁有的各種為它們服務的機器,也基本還維持在人類船員們去世之前,它們最後所擁有的狀態。
“根據第三顆探測器的調查,以周淮安為首的這個類人型不定蟲種群,現如今擁有著差不多共計十萬隻個體。而在這十萬隻不定蟲,通過吞噬了人類而化身成人形的,差不多有三千餘隻。”
共計十萬餘之不定蟲,這樣龐大的數量對於人類星際聯盟而言,完全可以嚇退不少戰鬥人員,讓他們喪失前去與之進行戰鬥的戰意。隻不過,這樣僅僅隻是聽到了敵人的數量就會被嚇得兩股戰戰的人,絕對不會出現在老鷹突擊隊裏就是了。
“化身成人形的不定蟲隻有三千餘隻?隊長,這個數量是不是有點太少了?”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細聽著李希特做出的講解,李湘南是在場所有人中,第一個發出疑問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