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遠程遙控的方式,使得環繞著第六行星的衛星進行運行的第二顆探測器,改變了運行軌道,成為了第六行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人類星際聯盟,依靠這顆衛星,收集到了脫荒大陸區域足夠多的氣象資料。
隨後,借由這些氣象資料,預測出了該地區的未來天氣情況的人類,就此將跳躍出擊的時間,設定在了一個淫雨霏霏的日子裏。
生物武器這種東西在麵向人類使用的時候,較為常見的是依靠導彈爆破之後生成的氣溶膠入侵人類呼吸道,隨即造成感染,以此來發揮作用。但是,在不定蟲無論是在宇宙裏還是在第六行星上都不進行呼吸的情況下,致病性氣溶膠很明顯無法通過呼吸道,進入它們的體內。
因此,為了讓好不容易才研製出來的生物武器發揮作用,發起戰鬥的日子這才被設定在了一個下著牛毛細雨的日子裏。
有風且雨不大的天氣條件,能夠讓爆破形成的氣溶膠在風力的作用下盡可能飄散得更遠,擁有更廣泛的殺傷麵積。
而降水量不大的牛毛細雨,則可以在短時間內雖然淋不透什麼,可是時間一長就絕對會造成淋雨者渾身透失的情況下,迫使飄散在空中的氣溶膠融入降水,成為病毒雨,進而使得大劑量接觸到病毒雨的不定蟲,最終被感染上。
跳躍作戰正式開始前一小時,被選定為這次戰鬥的戰船的希望號某艘子艦,就已經完成了為返航做準備的能量提前儲備,以及各種武器彈藥的裝備。
人員忙忙碌碌,機器不停運轉,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和母艦脫離開來的子艦,隨後便在預定時間,跳躍抵達了預定地點。
由白天鵝號形成的、肉眼看不見的、不可跳躍進入的半球形區域外,於跳躍之後完成位置補正的子艦,很快便向著目標大陸飛了過去。
據第二顆探測器查證的事實顯示,生活在這塊脫荒後的陸地上的不定蟲們,時至現在依舊保持著最外圈一般型、次外圈激光發射型,最內圈幻化成人型的三層居住模式。因此,敵方實力最強的最內圈,子艦自然不會去,它的主要飛行地點,就是最外圈和次外圈。
“固定的軍事要塞在戰爭中常常會被敵方空軍視為重要的、不會移動的攻擊標靶”,這一點,星際聯盟的所有戰鬥人員都知道,因此,在子艦於脫荒大陸上飛行的時候,陸地上的某些固定構築物或者建築物,自然就會成為人類的攻擊標靶了。
對於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不定蟲而言,除了它們好不容易才搶奪來的白天鵝號以外,最值得作為人類的攻擊標靶的,便是各種各樣的發電站,以及用於電力存儲以及電能無線傳輸的相關設備。
畢竟,就如同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失去了太陽就活不下去一樣,生命的能量來源就是電能,因此絕對不能容許好不容易才建造起來的發電站就此被人類毀得一幹二盡的不定蟲,其在這片大陸上最為在意的東西,就是已經被人類確定了的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