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 而是什麼都不做(1 / 2)

我之所以得到了這些,不是因為我多麼優秀,也不是因為我運氣好。

我沒有因“非你莫屬”的理由被選擇,也沒有因“你不行”被拒絕。首先,要做到主動發言,敞開心扉,積極交流,參加比試。隻要融入其中,就會有人與你搭話、對你進行邀約、給你機會。

能不能把握機會,就要看他人主動與你交談的時候,你能否做到“即答”。換而言之,如果對方開口說:“有這麼一件事,你要不要做一下試試?”你要迅速明確地回答要或不要。如果有人詢問:“有沒有人來做這件事?”你要舉起手果斷回答:“我來做!”

能否瞬間做出判斷、當即回應,決定了你能否抓住機會。

在人生旅途中,當有“比試”出現的時候,“機會”之球就會被拋向我們。即答就是立刻接住球,並“啪”的一聲將球果斷打出去。

能否即刻應對眼前的事情,決定著事情的成敗。自從我懂得了這一準則,我的人生就發生了改變。我在美國學到並堅持實踐的事,就是發揮並鍛煉即答力。

如果有人問我:“你在美國最大的收獲是什麼?”我會立刻作答:“就是即答。”如果有人問我:“在美國生存,最需要的是什麼?”我也會立刻回答:“即答。”“即答”也可以表述為迅速反應。反應快的人將獲得工作、人脈、好運、機會——這是獲得成功的準則。我在美國學到了這一點。

我從十幾歲開始工作,步入社會三十多年。長久以來,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其他交流場合,即答力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美國期間,為了適應社會,我不得不練習自己的即答力,進而掌握、磨煉它。即使在我回到日本之後,即答力依然對我助力頗多。

從前,日本人不怎麼重視即答力,但現在,日本也步入了必備即答力的時代。眾所周知,在歐美,如果不立刻回答“好”或“不好”,談話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在全球化的時代,這已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規則,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也要求員工必須具備這種素養。

此外,不論是在工作還是人脈方麵,我們都可以利用即答加深與他人的關係,獲得各種各樣的機會,最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即答不是單純的快速回答。我們不能像教室裏的小孩子一樣,就算沒聽懂老師的話,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為了隨時做到即答,我們必須通過經驗和思索自主獲取知識和信息,還有許多必須做到的事。經過多次失敗、嚐試和努力,慢慢掌握即答力。而掌握能力不是終點,如果做不到日複一日的磨煉,我們身上的能力也會變鈍。

我在本書當中,盡量具體地記錄了掌握即答力的方法。現在我依然在不斷鍛煉這項能力,寫下本書的目的是與大家分享實際有用的技能,並記錄想在將來嚐試的內容。此外,我還將詳細講解在工作中可靈活運用的方法。

希望你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做到即答。

我之所以得到了這些,不是因為我多麼優秀,也不是因為我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