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拜明主潛龍得謀士收奇人源獻策略(1 / 2)

有了江源敬茶的話語開頭,兩人倒是越聊越熱絡。兩人的侍從早就被趕出去看著門了,這茶樓本身就是江源的鋪子,這包間是他專門留給自己的,周圍絕對沒有人,倒是省了許多麻煩。

江源相當了解這位司徒晟。當今皇帝共有五子,大皇子勇王司徒旭生母乃是甄妃,母族勢力是為江南甄家,甄家就是江南的土皇帝,雖然官做得不大,手伸的倒是比誰都長,背後更是有四王八公這些勳貴做後盾,這才囂張跋扈起來,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裏。這位大皇子,說是有軍功在身純粹就是胡扯,總共滅了一個幾十人的小部落也算斬首千級?謊都撒不圓,好大喜功說的就是他。

二皇子司徒昂便是當今太子,生母早喪,沒滿周歲就封了儲君之位,可江源細觀這位太子的作風,不喜中華禮儀反而深慕蠻夷之風,小肚雞腸無有容人之量,實在沒有明君之相,若他為君怕是華夏就要向北蠻稱降了……這位太子之所以現在還穩坐儲君之位,一是因為當今對他頗有愛子之情,二便是因為他的舅父了,太子之舅就是當朝百官之首的首輔馮鼇,馮鼇黨羽頗多,是朝中不小的勢力,自然也就能幫外甥穩住位置。

四皇子順王司徒暉乃是華妃之子,華妃楚氏出自世家大族,這等世家可不是勳貴可比,而是真正流傳數百年的大家族,曆經數朝才有了今日。靖朝為了打壓世族才推出了科舉製度,可就算如此,如今天下讀書之人三分之一都出自世家或與世家有所關聯,若不是他們內部也不太平隻怕沒那麼容易壓下來。當初高祖皇帝欲將女兒嫁予世家楊家的公子,那位楊公子竟然當麵拒婚,聲稱公主出身不如楊家,門不當戶不對!高祖皇帝竟然也拿他沒辦法,可想而知世家勢力之大。這位四皇子看起來禮賢下士,招募了不少門人,但內心極傲,不將他人放在眼裏。江源覺得,他這種性格倒是像極了三國之時的袁紹,偏還沒有袁紹的本事,根本不是成事之人。所謂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五皇子廉王司徒易為榮妃之子,榮妃之父兄皆是朝中科舉文人,這些科舉官員曆經六十年已經逐漸占據不少位置,也讓這榮妃魏氏家中籠絡了不少。論實力,這股力量比不過馮鼇,也比不過楚氏,可也不得小覷。要江源來說這個司徒易就是個憤青,不,連憤青都不如,這位完全就是個嘴把式,可謂光說不練。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說得比他還好的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貨色,這位也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樣的人自命不凡,可一旦受挫就萎靡不振,比起大、二、四三位皇子都差遠了,卻偏偏不自知。這等人守成之君怕是都做不了,還是洗洗睡吧。

相對比來說還是這位三皇子司徒晟最有為君之相啊……

江源感慨了一下,這位三皇子堪稱百折不撓的典範,從十六歲領差事以來連連受挫,卻堅持不懈,這股韌勁比之三國時的劉備都厲害,光這一下就可以秒了五皇子司徒易。開倉放糧,斬殺奸商,頗有氣魄,有點當初曹操棒殺蹇圖的意思。觀他行事,不拘一格,不是迂腐之人,能正能奇,頗得兵法之妙,若是為君當是社稷之福啊。

就不知這位三皇子有沒有舍我其誰的氣魄了。沒有也沒關係,當初曹操也隻想當個征西將軍罷了,最後還不是想要“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人的誌向是要一點一點培養的,當初若是曹孟德能成為治世之能臣,他會去做亂世之奸雄嗎?

當此之時三皇子民望最盛,若他不願為君,他那些兄弟未必能容得了他,所以說他想不為君都不行了!

不是江源想卷入奪嫡之爭,著實是不陷進去都不行。現而今滿朝之中武官還好,文臣除非實在天高皇帝遠的,否則都得站隊。想中立?中立就是與所有人為敵!除非江源不想升官,打算一輩子當個小人物,否則未來十年之間他早晚也得卷進去。既然都得進去,那還不如提前找個順眼的投奔呢,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江源是不喜歡主父偃這麼個人的,但是這句話還是很欣賞的。更何況司徒晟為人仁義,必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輩,輔佐明君安定天下有何不可?

言到投機之時,江源推金山倒玉柱竟然行了大禮,司徒晟一驚,忙伸手去扶,江源也沒有掙紮,一禮施過之後隨著司徒晟的力量便站了起來。

“江兄何以至此?”司徒晟若有所悟卻不敢相信,他不知道為什麼江源這樣的大才竟然會選擇他而不是他的兄弟。身在局中,司徒晟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情況,若是不登臨絕頂必是要遭滅頂之災。他這些年事做了不少,門人卻沒有幾個,父皇對他不冷不熱,他近乎絕望,可沒想到當此之時江源竟然會主動投奔他,這……這這,簡直不敢相信!

“江源欲投效主公,自當施禮。”少年微笑。

“這這……”司徒晟心中一片火熱,他知道少年已經投奔於他,可是還是想問清楚,“父皇之子共有五人,太子名正言順地位高崇,大哥武力過人支持甚廣,四弟血脈高貴門人眾多,五弟文采飛揚聲名遠播,江兄為何卻獨獨看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