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間處處皆有新鮮事,你方唱罷我登場。江源眼看著司徒晟的“訛錢戰略”一出,那榮國府自己就亂成一團,不由得嗤笑,這賈家全家人都應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句話了,若是他們全家之中有一個頂梁立柱之人,又豈能像今日這般落得如此下場?
老皇帝還活著,太子殿下的位置雖然比較穩固,權柄上到底是沒辦法與皇帝老爹相比的,那麼皇帝張嘴要留下勳貴,要保住勳貴,別說是江源這個兵部左侍郎了,就是司徒晟這個太子在也沒有用。靖朝的朝堂不是宋朝明朝的朝堂,官員聯合起來甚至能裹挾皇帝逼著皇帝更改命令,甚至皇帝不上朝和群臣置氣整個朝廷也能玩得開,這大靖朝名義上說的是天子與群臣共治天下,實際上所有的臣子綁到一塊都沒辦法動搖皇帝的想法,更不能動搖皇帝的命令。
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威望實在是太大,高皇帝以平民之身揭竿而起推翻了腐朽昏庸的燕朝江山,修改嚴苛的燕朝律法,拯救黎民蒼生。太宗皇帝勤儉節省,廢儲肉刑,輕徭薄賦,任用賢能,這才使得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安家樂業。至今仍有許多百姓家供奉著他們的靈位,說起來他們是人類,在這些百姓們心中他們比任何神靈都要高大仁慈,這樣的情況下皇帝說的話有誰能駁回啊?三藩反叛依仗的是他們也是高皇帝的子孫,大皇子五皇子的那場宮變也是著依賴這一點,若他們身上沒有流著司徒家的血液,根本就沒辦法策反軍隊陪著他們亂來!怕是剛一開口就得被百姓按在地上捆起來了。
現在三藩已經平定,諸皇子全須全尾沒什麼事的就隻剩下司徒晟和他的四弟司徒暉了,整個朝堂還有誰能逆得了皇帝的意思?除非司徒晟能做出不忠不孝之舉,犯上作亂弄死他爹,否則老皇帝說的話是聽也得聽,不聽還得聽,塞上耳朵都得聽,就是這麼任性!
好在江源還真的沒有將勳貴一次性全都弄死的打算,也沒心情和老皇帝對著幹,因為私仇而和老皇帝明目張膽的對著幹實在不是什麼良策,他要真的這麼做就算司徒晟明著不說什麼心裏麵估計都會埋下疙瘩,今日你能對著我爹陽奉陰違,將來是不是對我也要這樣啊?他和司徒晟的君臣關係混得不錯,依照司徒晟的性格他們很有可能要保持一輩子的“明君賢臣”路線,因為那個不著調的榮國府而遭到破壞就太不值當了。
漢武帝時期,張湯以“腹誹”為名弄死了一直看不順眼的顏異,可他自己還不是死於別人的誣告?就算漢武帝事後宰了幾個替死鬼替他報仇又有什麼用,天知道漢武帝是真心替他報仇還是早就看張湯不順眼隻是做個麵子功夫而已啊?所以一個臣子能順著頂頭上司還是順著的好,大不了不直接進攻而是迂回作戰嘛。
皇帝不是想要留著勳貴對付世家嗎?很好,那就借著他的話讓世家和勳貴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吧。四皇子司徒暉雖然被老皇帝訓斥,但因為他沒辦法參與宮變而沒有受到牽累,手底下那群世家子弟原封不動還蠻有話語權的,這怎麼能行呢?這對於大皇子和五皇子的慘淡遭遇來說也太不公平了,嗬嗬,還是給他找點兒事做吧。
江源的主意總結起來很簡單,人要是沒有對比那就沒意思了,既然要讓世家和勳貴殊死搏鬥,拚個你死我活,那就將他們兩邊放在一起吧。簡單來說,每一個在京的世家官員旁邊或是同等的位置就會放上一個勳貴官員,而兩者晉升或嘉獎的機會卻隻有一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人會怎樣做呢?這兩人就隻能互相拖後腿了。一兩個人放在一起不算什麼大事,可是如果在所有他們能夠掌控的地方都放上這麼兩個人,讓他們捉對廝殺呢?那麼勳貴和世家就是想要和平相處也不行了,隻能互相拚鬥,直到一方完全落敗。
說的很容易,操作起來還是很複雜的。好在現如今皇太子殿下司徒晟的麾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小貓兩三隻的慘淡情況了,有大把的官員謀士投奔而來供他調遣驅使,要做到激化矛盾不過是小菜一碟。
榮國府二老爺賈政這天去工部點卯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是個正六品的工部主事,按理來說應該每天準時到工部上班的,可是這位二老爺讀書不怎麼樣也就算了,做事更是個什麼都不懂的棒槌,做好了談何容易,捅簍子出亂子倒是非常擅長,一回兩回也就忍了,時間一久他的頂頭上司就不願意了,根本就不讓他來做事,幹脆就任由他每天到時間點個卯就走人,完全當他不存在,把他邊緣化了。
賈政本以為今天到工部點完卯就能回去繼續和家裏的清客們談論詩詞歌賦人生哲學了呢,至於他大哥賈赦每天都來找他鬧分家的事,他這個如此孝順的好兒子又怎麼能在母親還活著的時候和兄長分家呢?那豈不是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