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朝會議禦駕要親征兵部令勳貴必從軍(1 / 3)

在新一次的大朝會上,北伐的事宜已然正式通過。在江源和司徒晟聯合諸位托兒們的一通激勵之下,滿朝的武將們都支持皇帝陛下的北伐之策,其餘的大半文臣也是如此讚同的,餘下的那麼幾個人又怎麼能翻得了天呢?與其不同意,被逼著同意,還不如老老實實讚同的好。

司徒晟在大靖朝中威望極盛,無論文治還是武功,他用鮮血鋪就了自己的威信,就是老皇帝身體康複再站出來和他打擂台賽都未必能勝,更何況那些零零散散,立場不怎麼堅定的臣子呢?他說出來的話,所下的最終決定,群臣根本無法反對,就算想要反對也沒有辦法,皇帝陛下自然有方法讓他們再也開不了口。

身為權勢滔天的皇帝,想要封住一個人的嘴再容易不過了。他甚至不用將他抓起來,或者威脅他,隻要在朝會上不許他發言就足夠了。至於這人想在朝會以外發言,那麼隨便,隻要不怕禦史來告狀,他可以隨便說,且看有沒有人肯聽他的。大不了司徒晟就當沒聽見……

所謂的朝議隻不過是走一下應有的程序,等到程序走完了,滿朝文武無論心裏麵怎麼想,也阻止不了北伐的進行!討伐北蠻國已經勢在必行,沒有任何人和事能夠阻攔北伐的戰爭打響!

一些文臣一見到北伐難以阻止,立刻轉變思路,掉頭阻攔司徒晟禦駕親征。

這方麵的理由很好找啊,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嘛,一個該處理朝政的皇帝跑到前線做統帥了,那麼國家的政務交給誰?而且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是普通人都懂的道理,那麼皇帝陛下怎麼能夠以身犯險,親冒矢石呢?

他們的話剛一說出口,司徒晟就把大手一揮,不是還有太上皇在京城之中嗎?

眾文臣被皇帝陛下的話語噎得夠嗆。太上皇都已經出氣多進氣少了好不好?每天隻能清醒一兩個時辰而已,這種身體能處理朝政嗎?會不會剛一看奏折就駕崩啊……萬一駕崩了,誰負責任啊?

咳咳,可是他們又不敢這麼說出口。

當初司徒晟登基之時,在江南大案徹底爆發之前,不少朝臣都打著向太上皇請安的名義,將國事奏折越過了身為皇帝的司徒晟,直接交給了太上皇來處理。當初的太上皇不是一樣臥病在床而且常常昏迷嗎?你們這些臣子還不是一樣讓他來主持朝政?既然如此,那就隻能一事不煩二主了……

在心裏麵冷哼了一聲,司徒晟冷淡地對朝臣們說道:“朕的太子已然年長,自可以留在京城監理國事要務!”

在弘祐元年的時候,司徒晟便已下旨,封皇長子司徒燁為太子。如今,司徒燁已經年滿十一歲了,或許在現世,這個歲數還是小學生,可是在靖朝,這個年歲在皇室已經不算小了。

古代有不少皇帝登基的時候都沒到十歲,也沒見朝政怎麼混亂,更是出了不少有為的明君。司徒燁這個年紀獨自理政當然不行,不過做個吉祥物放在朝上震懾群臣已經足夠了。他倒要看看,有太子留在京中鎮著,還有誰敢亂來!

司徒晟這些年來一直堅持著提拔人才的策略,留下了一大批心腹之人輔助太子主持朝政,他離開一段時間而已,根本就出不了什麼大事。當然,國家重要的大事自然會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送往邊疆由他親自下令,可是餘下的小事這些輔臣就完全可以處理明白,更何況他的心腹林鈞還留在京城,以他之能,自然能夠輔佐太子鎮住朝堂,壓住那些有小心思的臣子。

經過這三年的時間,林鈞可謂一日三遷,早就不是當初的那個小小的員外郎了。

借著他當初在江南之地掌過兵權,算是有過武勳,司徒晟直接將其提拔為吏部的左侍郎,跳過了四品晉級三品的大關。

他當初曾經輔佐江源在江南之地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數月之內斬官吏首級過千,引得滿朝文武皆驚,令天下之人盡皆動容。等到他入了吏部之後,更是輔佐皇帝陛下大肆整頓吏治,可以上奏折頒布法令之後,更是不時地掀動朝局,幹涉國家大事,已然是朝廷之中屈指可數的大人物了。

過去那位麵團捏的一般的吏部尚書已經被司徒晟找了個借口趕回老家吃自己了,林鈞這個左侍郎在吏部絕對是“一手遮天”,若不是他此時的資曆還淺了一些,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哪裏還用空著?

明麵上林鈞不過是吏部的左侍郎,一個正二品的官員而已,可是實際上所有的朝臣心中都清楚,林鈞是司徒晟麾下僅次於江源的心腹之臣。他手中握有司徒晟賜予的金牌令箭,甚至可以調動九門兵馬甚至京畿大營來鎮壓朝局,有著先斬後奏的權利。司徒晟嫡係派係的官員們自然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而餘下的臣子除非是傻子,否則哪敢勾起他的怒火?自己往刀尖上撞嗎?

有林鈞這樣一個在外人眼中“心狠手辣”,“唯皇帝陛下之命是從”的“酷吏”鎮在京城之中,誰還敢在北伐大戰之時在朝政上惹麻煩?!真的不想活了嗎?這位可是真的敢動刀子的!

按照先前早已確定好的計劃,戶部已經陸續抽調糧食、裝運軍備向邊疆戰區運輸。大量的資源都已經在向北疆靠攏,以保證在戰爭發起前,一切前期準備完全落實。

戰爭之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後勤,如果後勤跟不上,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戰爭的失敗。而隨著戶部的運轉,整個大靖都為了這場戰爭全速轉動起來,做著最後的準備。

他們甚至為士兵準備了特製的茶粉,以曬幹的橘子皮與茶葉一同磨粉,加入其他的穀物粉末包成小包。食用之時隻需要加入熱水就可以衝成糊狀,類似於南方地區的擂茶,可以祛寒消暑、清火解毒,並且可以提神醒腦及補充幹糧所缺乏的維生素,防止士兵出現夜盲和壞血症。可見戶部準備的充分。

既然戶部已經行動了,那麼兵部也就跟著行動了起來,各式的公文被騎士們送往各地,參戰的軍隊已經開始了集結。而後,就連勳貴們也收到了兵部的調令……

靖朝開國時期流傳至今的製度,凡是勳貴之家,有爵位之人或是準備襲爵之人,隻要年齡在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在國家發動戰爭之時都必須自己準備武器糧食隨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