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雁門營源出關塞青鯉湖異族戰北蠻(1 / 3)

跨過雁門關進入北蠻國的境內,看著眼前這一望無際的草原無疑讓人覺得心胸開闊了許多。江源騎著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望著身後他一手訓練出的大軍,隻覺得又有了好幾年都不曾感覺到的,屬於年輕人的意氣風發。

雖說這些年來他鬥刺客,鬥王爺,鬥勳貴世家,甚至將整個江南都翻了個個,但是在江源的心中最喜歡的還是戰場。當初三藩之亂,那種揮手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再過幾十年都難以忘懷,大丈夫一聲追逐的不就是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勳嗎?

北蠻國本來應該有崗哨留在邊界位置監視靖朝的動向的,可是因為大靖已經幾十年都沒有越過長城,出關進入北蠻國的地界了,難免讓人疏忽麻痹。再加上最近正處於那牧哲大會期間,所有的部族力量都有所收縮,強者都被帶去青鯉湖參加比賽,所以埋伏在關外的崗哨也少了許多。

因此在月氏人的帶領之下,留在邊界的許多崗哨連跑都沒能來得及,就被靖軍派人擒下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搗毀了北蠻國在邊境的所有探子巢穴,將其一網打盡。這也讓江源領兵出關數日,消息都沒有被泄露的原因。

總的來說不是靖軍的力量太強,而是北蠻一方根本就沒有注意。一方有備而來,一方全部在意,那麼北蠻國也就隻能自食惡果了。

草原和大漠實在是太過廣闊,人口密度也太過稀疏。在大靖的土地上就不存在數百裏都無人煙的場所,農耕民族總是習慣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土地都開發出來,種上糧食,獲取財富的。

而在北蠻國這裏,數百裏荒無人煙的情境再常見不過。遊牧民族的人口繁衍能力還是要差一些,相同的土地麵積,大靖養育了數千萬人口,而在北蠻也不過隻有幾百萬人而已。別說所有北蠻人正在青鯉湖附近集結,就算普通的時候,大靖十幾萬人出關也未必一定能撞上北蠻的部族。

在這個沒有良好的通訊能力的年代,這麼分散居住使得對外力的抵抗力減弱了不少。在北蠻國強大的時候,這當然沒什麼問題,可是一旦他們變弱了,根本沒有城池保護的北蠻人將會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

如此安穩地行進了數日,江源終於收到了月氏人從青鯉湖那裏用他們飼養的金雕送來的訊息——北蠻族同異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雙方不停發生摩擦,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一盤散沙。”看完訊息之後,江源隻能做出這樣的評價。北蠻國的強大是建立在他們不願屈服弱者,永遠奮發向前,自強不息的基礎上的,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是由此變強,也必然由此變弱。

如果這個時候北蠻國還擁有一個最為強大的部族,令所有的小部族心甘情願地順從於他,團結在一起同心協力,那麼北蠻國必然是這個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是現在北蠻國的大汗已死,他的部落分崩離析,再也沒有能夠令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最強者存在,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國家也瞬間變得分崩離析了。

統一,這是自秦朝開始根植於所有漢人心中最本質的信念。雖然有分,但必然要合而唯一。隻要接受中華文明就都信奉著這一點。北蠻國隻信奉強大,他們根源的思想就拒絕了統一,所以他們注定隻能稱霸一時,不能永久強大下去。

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江源催促著軍隊迅速前行,要以最快的速度靠近青鯉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機會稍縱即逝。大靖的軍隊必須趕在他們兩邊打得最慘烈的時候出場迎敵才行,絕對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孔老夫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這句話真是正中了北蠻國那脆弱的膝蓋,狠狠插了一箭!遠方的人不肯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將他們招攬過來;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得到保全;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反而想在國境之內使用武力。這三點會招致什麼樣的結果呢?

孔老夫子隨後給出了正確答案——危機不在外部,而是禍起蕭牆!

北蠻族的左賢王和右賢王本來相互看著都不順眼的,但是為了從異族手中獲得過冬的糧食,他們難得地放開了彼此舊日的矛盾,試著加以合作。暫時合作而已……

而異族這邊呢?

北蠻國之中除了有北蠻族和靖人後裔之外,還有數個遊牧民族以及歸附的西域人組成的部族。這些部族此時為了從北蠻族手中保護住他們過冬用的牲畜也聚集在了一起,雖然足足有六個不同的民族,可是他們之間關係的緊密程度反而超過了頗有嫌隙,還在爭奪汗位的左右賢王。

這些異族深知一點,他們必須緊密團結,不能分散,也不能相互算計,否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北蠻族的對手,隻會被一個一個地吃掉。

或許當初他們和那些靖朝的叛將一樣選擇了加入北蠻國,但那是因為北蠻國當時強大無比,能夠給他們帶來足夠的利益和安全。可是現在北蠻族都已經將刀子遞到他們眼前了,又怎麼可能再妄想著和北蠻族和平共處?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那麼君視臣入寇讎,難道還把腦袋送過去被砍嗎?

這種時候絕對不是交出手中的牲畜就能安全的。依照北蠻族一貫表現出的貪得無厭,殺雞取卵,異族一旦退縮,等來的就是被武力奪走全部的物資,甚至是被北蠻族抓捕變為奴隸。

在北蠻國居住了這麼多年,他們早就對北蠻族的習慣做法了解的徹底了,所以異族們完全沒有抱著僥幸心理,都一門心思地準備著對付敵人。

北蠻族和異族的軍隊人數相差無幾,都是十數萬可戰之兵,在人口上的差異也不是很大。兩邊此時劍拔弩張,卻誰也不敢搶先動手,因為他們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這種拖延如果能持續下去,當然是異族會占上風。他們牲畜齊備,儲藏的糧草豐足,根本就不介意繼續拖時間,事實上他們還巴不得北蠻族不敢動手呢,越是晚動手,北蠻族的糧草就越不足,獲得勝利的希望也就越渺茫,勝利的天平就會向著異族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