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之下的形勢已經完全被靖軍所控製了,雖然有九萬人左右的北蠻聯軍“突破重圍”逃走了,江源也沒有很在意。
大靖和北蠻之間的戰爭屬於國戰,是當世兩個大國之間的殊死搏鬥,想要一戰而殲滅所有敵人本來就是不可能的。這一次出征,他為了不被敵人提前發現蹤跡,隻帶了十五萬人馬而已,就算加上月氏人的騎兵,總人數上也是不及北蠻軍隊的,能有這麼大的戰果已經很好了,實在不該奢求過多。
雖然明麵上靖軍殲敵很多,但都是在他的算計之下以有備戰無備才取得的戰果,如果正麵相抗的話,就算北蠻大軍武器鎧甲不如靖軍,也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拚死大戰之下很有可能崩掉靖軍幾顆牙齒,傷亡過大的情況就不是江源想要的了。
既然山坡下麵的局勢已經能夠很好的控製了,江源就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山坡之上。
如果說山坡下的人數不夠多,這才導致放走了敵軍,那麼山坡上的情況就更麻煩了。在那裏,隻有兩萬輕騎和一萬月氏人鎮守著,而他們的敵人卻是北蠻國左賢王麾下七萬大軍,就算左賢王是仰攻,在地利上比較吃虧,但是人數上的差距也不是那麼好填平的。
山坡不是城池,如果是城池的話,三萬人別說對戰七萬了,就是十萬都不在話下,可是這處山坡角度不算太大,騎兵雖然會被影響速度,但也可以很順利地衝上山,再加上有些小心思的月氏人有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候拖後腿,情況並不算很有利。
就像江源想的一樣,左賢王拋下了餘下的北蠻聯軍,隻帶著自己麾下的軍隊向著山坡的方向衝擊,試圖衝破靖軍的包圍圈,逃出生天。
但是他麵臨的問題是需要仰攻,而仰攻對於騎兵來說困難重重。騎兵不比步兵,仰攻的時候目標太大,簡直就是活靶子,一射一個準。就算靖軍的射箭技術沒有北蠻人好,可是射人射不中,射馬的效果也是一樣,這樣的箭雨輪番揮灑下來,讓北蠻軍的死傷人數快速增加。
而且仰攻還帶來了一個問題。靖軍是自上而下地射箭,這些箭矢隨著下落的過程,受到重力和地形的雙重有利因素影響,不但箭的速度快,而且要比在平地的時候射得更遠,威力和射程也都有增加,讓他們手中的二石弓/弩發揮出了強大的攻擊效果。
而北蠻人這邊就不一樣了,他們要自下而上向上射箭,本來這種角度就令射箭的難度提升許多,而且受到地形和重力的雙重反麵影響,他們射箭的距離要比起平地的時候還要近上很多,速度也不快,讓他們本來就弱於靖人的一石角弓難以施展,隻能拿性命往上填,試圖突破靖人的防線。
既然已經衝上了山坡,再想往後退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越是向後退,死傷的幾率就越大,不但容易被山坡上的靖軍襲擊,還容易遭到山下的靖軍夾擊,所以左賢王的部下隻能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念向上衝,隻希望能夠憑借著無所畏懼的勇氣給自己換來一條生路。
山坡之上隨處可以見到重傷倒下的馬匹、死屍以及還沒有死去而在哀嚎痛叫的北蠻族士兵,這種場麵看得其他的北蠻騎士心中發寒,可是麵前隻有這麼一條生路,他們必須衝過去才行。
瘋狂的北蠻騎兵想出了一個拚命的法子,他們中的一些人跳下了戰馬,牽著戰馬向山上衝鋒,用戰馬的身體作為擋箭的盾牌,阻擋著靖軍的箭雨。受傷的戰馬悲鳴著,可是依然順從著主人的要求,身插箭矢還在忠誠地向上衝擊,為主人換取活命的機會。
這一招還真的起到了作用。因為戰馬的身體要比人的更加厚實,也更難重傷,有時候就算連中幾箭甚至是十幾箭也未必會倒下。而且馬的身體很長,麵積很大,可以為好幾個北蠻騎兵形成保護,起到移動盾牌的作用。
北蠻騎兵不像一般的國家是一人一馬的配置,在多數情況下,他們往往要帶著數匹戰馬上戰場,以便於隨時更換疲憊的馬匹,保證長途奔襲的能力,因此雖然有一些戰馬死去,卻沒有讓這些騎兵傷筋動骨,他們手中還剩下足夠他們騎乘的馬匹。
這一處背對青鯉湖的山坡畢竟不高,角度也不是特別的大,否則江源也沒辦法帶領著重騎兵從上麵直接衝下來。這處難度不高的山坡在北蠻騎兵拚命地衝擊下,竟然讓一部分人成功衝上了山頂,打開了局麵!
左賢王見到這種情況喜悅不已,親自率領著餘下的騎兵向著山坡上衝鋒,打算借著這些已經衝上山坡的先鋒留出來的豁口登上山頂。以他觀察到的山頂射下來的箭矢數量和疏密程度來看,山頂的伏兵人數並不多,撐死了也不過兩三萬人而已,而他的手下雖然死傷了不少,卻還剩下六萬多人馬,足足是對方的兩倍。
隻要讓部族中所有的軍人都衝上山坡,那麼依仗著比靖人多出一倍的人數,他們絕對可以擊敗失去了地利的靖軍,脫離包圍圈的!
在山坡上伏擊敵人的靖軍將軍就是龐亮,他平時性子平和,包容著火爆脾氣的上司張大海,可是在戰場上卻是善於決斷,反應迅速的人。
他一看大量北蠻士兵登上了山頂與靖軍對峙,北蠻大軍全部上山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攔,立刻選擇帶領麾下的兵馬向後撤出一段距離,為弓箭和騎兵的加速留出空間。既然已經注定要失去了地利,就不能再失去其他方麵的優勢,這就是他的想法。
靖軍對於北蠻大軍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弓箭的射程,而在人數上卻不占優勢。一旦被北蠻軍隊纏上,強迫實行近身戰的話,那麼人數吃虧的靖軍就算武器再怎麼鋒利也支撐不了多久,還不如讓出一段距離,用弓箭來說話,在敵人的射程之外解決戰鬥。
也是龐亮的反應迅速,等到左賢王帶領大軍衝上山頂的時候,龐亮已經帶著靖軍和月氏人撤出很遠了,根本就不給北蠻士兵留下任何近身的機會,這等決斷能力讓左賢王也暗自咬牙。
對麵的這個靖人將軍名不見經傳,可是對於戰局的把握能力卻相當強大,比起他手下的幾名大將還要厲害,如果靖軍都是這個樣子,那麼北蠻國還能在天底下稱王稱霸嗎?靖軍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厲害的?這種強大的速度也太令人恐懼了……
阿伯那江很幸運,連番的大戰之下他竟然能夠毫發無傷,並且跟隨著左賢王一路衝到了山頂。看到左賢王對對麵的靖人將領感興趣,他眯著眼睛也望了望對麵的旗幟,一個大大的“龐”字十分陌生,讓他根本判斷不出對麵的將領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