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某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案之後,全國人民都麵臨一個選擇題——扶不扶?!後續的反轉、正轉、一百八十度轉、三六一度轉其實都是雞肋,影響在一開始已經造成,後續的所有都沒有多大意義。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講,考古發現告訴我們人類在住在山頂洞的時候,就知道對同類進行救助,救助泛圍包括不相識的陌生同類——尼安德特人及別的類人種不包括在內,在古人類的認知裏他們不屬於同類。
可惜古人不知道在一萬多年之後,扶不扶這個簡單的問題變得無比複雜,首先你得有一定的醫學常識,要知道腦出血、心髒病甚至是車禍、墜落引起的摔倒,不能隨意扶,你好心去扶,有可能把小傷變成大傷甚至致殘,不致死的傷病變成致死。
其次你得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畢竟碰瓷古來有之,和諧社會又讓官方不得不拿出——說服教育神器,碰瓷的成本空前的低,技術含量也不斷下降,比如你扶了一個老人,老人的一群子女一擁而上,在你還沒看到醫院病曆診斷的時候,就給你扣上一堆帽子,你隻有兩個明智選擇——(一)破財免災(畢竟現代社會節奏飛快,跟對方死磕到底故然有可能還你清白,但時間成本、社會成本高得嚇人,為了幾千塊甚至幾萬塊能解決的事,付出時間丟了工作丟了名聲因小失大,此為不明智選擇);(二)拿出行車記錄儀、手機錄像之類的神器,對方瞬間失聲散去,什麼?以詐騙罪抓人?嗬嗬嗬,不要開玩笑了,就算警方介入,結果也隻是批評教育!人家完全可以說是誤會一場,老人被撞之後糊塗了,不知道是誰撞的他(她)。這也是死磕不明智的原因之一,就算是你死磕成功了,對方付出的成本僅僅是輕輕的一聲道歉,繼續追究你會被扣上得理不饒人,不大度,不敬老之類的帽子。
在這樣巨大的風險麵前,扶不扶這個選項似乎答案很明確了——傻b才扶!
我們前麵說了,救助同類是有人類學基礎的,這種本能甚至寫得了我們的dna,總有一些人麵對扶不扶的選項時,遵循自己的本能選擇了扶。
司馬芸就是其中之一,在扶之前她也前思後想過,她二十九歲了,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姑娘,在下車查看傷者,打120之前,她經曆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甚至想到了另一種可能,事發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單身女司機一個人下車,本來就是一件冒險的事。
可是她的本能——良心,占據了上風,下車,確實有風險,不下車,她會提心吊膽地刷各種社會新聞,看見有人因為無人救助死在路邊的時候,良心會譴責她一輩子,她選擇了下車。
她先進下車查看了傷者,傷者那個時候還有意識,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她試著扶傷者坐到了路邊,夜裏車少,司機們多半會把車開得飛快,傷者躺在道中間很危險,然後她撥打了120。
就是這個舉動,讓她陷入了麻煩,第一波向她發難的是父母和男朋友,他們不停地罵她太傻,就算是扶人了也不應該用自己的手機撥打120,她完全可以用傷者的手機打120,打完之後馬上就走,用自己的手機,意味著傷者的家人很容易找到她——絕對不是感謝她見義勇為。
她把自己的經曆發到網上,第二波群嘲出現了,同學、同事群裏人人都說她不應該扶更不應該用自己的手機打120,微博上的陌生人裏倒有三分之一是支持她的,另外三分之一是廣告僵屍,餘下的是嘲諷她的。
最打擊她的是第三波……傷者的家人找到了她,像是所有人預言的那樣,不是來感謝她的,而是指認她是肇事司機的,最要命的是交警經過勘察發現她的車上有一出擦痕與傷者的受傷部位吻合,盡管她堅持不承認是她撞的人,交警還是拖走了她的車做進一步檢驗。
於是第四波群嘲來了,所有的親戚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都開始對她進行教育,認為她“太傻”,甚至有一個人打來匿名電話,“姐們,你太傻了,我應該在你之前幾分鍾見過那孫子,那孫子是自己摔的,我直接就從他身邊開過去了,我後麵還有一輛金杯車,人家也沒停,姐們,你英雄!”
就是這個電話徹底激怒了她,為什麼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被冤枉的卻沒有一個人支持她?為什麼明明有目擊證人卻沒人站出來?這社會真的墮落到這個地步了嗎?她不是有錢人,她隻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因為經常晚上加班,家裏才出首付幫她買了一輛不到十萬塊的代步車,為什麼是她遭遇到了這樣的事?
她開始在網上尋求幫助,網上的人有人安慰她,有人質疑她,有人質疑整個社會,有人冷嘲熱諷,還有人發了條私信,告訴她有人能幫助她,後麵附著思天公司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