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靈山天靈(1 / 2)

道仙本難覓,靈山霧中藏。古樹層巒疊嶂,鳥雀薄雲翔。遠青近翠欲滴,偶聞鶯聲燕語,靜心驅彷徨。菩提本無樹,我為成仙狂。

紫煙升,黃雲現,露光芒。千年傳奇,日月乾坤道中詳。都言此山有仙,難尋通幽秘徑,無奈路茫茫。凡人皆蹉跎,功到自成湯。

——《水調歌頭·靈山》

靈山,藏身於渤海之中,山高壁險,直入雲天,世人都知道渤海有仙山,而且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可見渤海中所謂的神山由來已久,有據可查。

所以塵世中的善男信女們自然是趨之若鶩,燒香磕頭,許願拜佛,弄的原本清靜之地熱鬧非凡,更有甚者,打著神仙道家的旗號招搖撞騙,騙人錢財。

可憐的世人們哪裏知道神仙道家們根本受不了如此世俗喧鬧的環境,早已銷聲匿跡,另求他處了。

這些道家之中,就有一脈悄然尋到了一個去處,此地隱於渤海之中,尚未有人發現,清靜幽雅,正是道家修行的大好所在,所以此道家在此紮根下來,並且取山名為靈山,號稱靈山道家。

靈山道家傳至今天,已經是第一百八十三代了,這一代隻有一名入室弟子,名叫天靈。

天靈,本是孤兒,自嚶嚶待哺就被拋棄到路邊,靈山道長懸明偶然看見,見其可憐,便將他帶到靈山,給他取名叫天靈,自此他便跟隨懸明道長,潛心修煉,時光荏苒,一晃已過二十二載。

他極少涉足人世,晨伴霞露,晚披星霜,與鳥獸為友,與花草交心,心思聰慧,心地善良,在懸明的悉心教導下,潛心學道,如今已有二十二個年頭了。

二十二年,他也從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出落成一個神駿少年了,但見他麵如冠玉、目若朗星、豐神俊秀、氣宇軒昂,少了一分塵世的俗氣,多了一分道家的清靈,就猶如水中的清蓮一般,靜謐暗香,沁人心脾。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從他有記憶的時候開始,他就跟隨師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開始學習道家劍法,之後學習輕功,到了自己八歲那年,師父就開始傳授自己道家心法,教其打坐,不過自此師父來的次數便越來越少了。

在他眾多的鳥獸朋友當中,和他關係最好的莫過於一隻山雀,那還是他七歲那年,這隻山雀還未成年,被一股旋風吹落到地上,幸虧有鳥窩保護,才得以保全性命,天靈偶然得見,心生憐憫,悉心照料,這小家夥才幸免於難。

這隻山雀也好像特別有靈性,從此便跟隨在天靈的左右,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不離不棄,久而久之,這隻山雀竟然能夠和天靈心意相通,聽懂人言,天靈更視其為珍寶,就連吃飯睡覺都帶在身邊,這也為他枯燥乏味的修行帶來了一點生機和色彩。

記得自己懵懵懂懂的時候,師父曾對他說過:“天靈,你是師父偶然間看到,把你帶到靈山的,你剛剛出生就被拋棄,注定一生必遭非人之坎坷,為師帶你上山,卻也不是完全的一時憐憫,為師發現你骨骼卻有奇特之處,而且雖然尚在繈褓,卻能夠氣息通靈,所以為師特地把你帶上山來,希望你珍惜自身的天賦,勤學苦練,他日修行有成,才可趨吉避凶,化解災難,造福蒼生。”

天靈當時雖然聽不太懂師父話裏的意思,不過還是有心的記下了。

等到他八歲那年,師父開始傳授給他靈山道家的心法,對他說:“天靈,靈山道家劍法和輕功,你具已了如指掌熟撚於心,你隻要勤學苦練,必定能夠有所成就,然而這些都隻不過是我們靈山道家所謂的形,所以對你來說,這些都隻不過是基礎,都是些皮毛功夫,你要知道靈山道家重意不重形,意就是指道家的修行,這修行開始由外而內,接著又由內而外,然後再由外而內,最高境界則是無內無外,為師現在也不過是到了內收而不外露,離最高境界卻還是差了一層,所以,天靈你要知道,靈山道家的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貴在堅持,所謂滴水穿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雖有頓悟,卻也離不了持之以恒,厚積薄發的積累。”

天靈就好像聽天書一般,什麼內啊外的,自己完全迷糊了,懸明也知道他現在年紀尚小,還不懂其中的深意,卻也不急著讓他去理解如此深奧的道理,而是悉心的教導他學習打坐。

於是天靈便跟著師傅心無旁悸,潛心習道,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悟草木之精髓,思萬物之奧妙。

就這樣,他很快連睡覺都不用躺著,而是打坐著就可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