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夢中授讀英雄傳 天外飛來縲絏災(1 / 3)

數語打上了黃繡球的心坎,甚為歡喜,說:“奶奶怎麼就是神仙,知道我的心事?你便不是神仙,也真真是我的知己。我有些話與你意見相同,不嫌唐突,我便說了。”那女子笑道:“我何嚐是個神仙?既承你引為知己,有話請講。若是其中有什麼委曲難解的事,或者還可細細的商量。”黃繡球聽了,更加高興,就把他怎樣怎樣的話,前前後後述了一遍。這女子聽完了,默不作聲,半晌說道:“這是你黃姓村上的事,自然你姓黃的人關心切己,與我白家無涉。你黃家果然像你做得出點兒事,豈不叫我白家減色?我白家人也不少,向來男男女女到你們貴村上來的很多,想是你不出大門,不曾看見過。來者無非總在貴村上,把你們的花樣擱在一邊,另外翻點花樣,占些光去。近來你們的花樣,黴的黴,爛的爛,原來都是紙糊的,就如女工一般,隻好描描,不能上得繃架子,動針動線,那裏還能夠用錦繡鋪起絨來,平起金來,灑起什麼花來?”

話猶未了,這裏黃繡球兀自想著:說這人的話好不蹊蹺!聽他的口氣,不但請教不出他什麼主意,怕他把我的事還要告訴他白家人,來拆我場子,我倒上了他老大的當。那心中一時萬分急躁。所以他形神合離之間,神魂忽然一躁,形體也就忽然一熱。

話休煩絮,且說那女子話猶未了,隻見黃繡球呆呆的不曾理會他,猜著他心中不服,倒真是一個立誌自強的女子,便拍一拍黃繡球的肩,說:“閑話少談,你方才見的那三個大字的書。與幾本小冊子,我都送了你罷。”黃繡球說:“你送我無用,我連三個大字都識不完,其中的文理,同那小冊子上彎彎曲曲的一式,更不解何物。你若不棄,何妨講給我聽聽,再讓帶回家去,請教別人。”那女子道:“這三個大字的書,書麵上是中國字,從我們那邊翻譯出來的,三個字叫做‘英雄傳’。做這傳的人,生在羅馬國,把他本國的人同以前希臘國的人各揀了二十五位,都是大軍人、大政治家、大立法家,一抵一個的兩相比較。我自十歲上,就很愛看這個傳。後來聽說有兩位著名將相,一個叫俾士麥,讀此傳最熟;一個拿破侖,至終身未嚐釋手。這些小冊子卻是我自己從前做的,你看這兩書裏麵都是彎彎曲曲畫的,委實就是我們的字。也難怪你不識,如今我且略略的與你講些。”就講了好大一會,黃繡球竟不覺的十分解悟,模模糊糊,像是那彎彎曲曲畫的,都變了字。又像這些字,都認慣的,一目十行而下,不多幾刻,便把兩種書中的大概,都記著了。停了一停,再抬頭看時,像又不是那個女子,向著黃繡球說道:“這兩種書,你看了雖通知大意,但還不是你的學問程度。”就另外取出一本書來,薄薄的不過二三十張,卻全是中國字,指著說道:“這是教育上講求地理的教授法子,怎樣曉得地理上的生物,怎樣曉得地理上的人種,又怎樣曉得所居的地理,推而至於各處的地理,包括一切,照此一本書求之,無所不有。譬如由你村上的日用常品,考求製造工藝的好歹;由你村上的市麵,考求遠方貿易的利益;由你村上的儒釋道三教,考求各處的非儒非釋非道的宗派。看了此書,就有個著手。”黃繡球一麵聽,一麵看,一麵心中想起黃通理同兩個兒子,說:“可惜他們沒有同來,不然倒好大家聽聽。我且記住了,這個有牌坊的地方,回去同丈夫說知,一同再來。”但此女子是外方人口音打扮,不知是一向住在村上的呢,還是路過的?須問明白了。

數語打上了黃繡球的心坎,甚為歡喜,說:“奶奶怎麼就是神仙,知道我的心事?你便不是神仙,也真真是我的知己。我有些話與你意見相同,不嫌唐突,我便說了。”那女子笑道:“我何嚐是個神仙?既承你引為知己,有話請講。若是其中有什麼委曲難解的事,或者還可細細的商量。”黃繡球聽了,更加高興,就把他怎樣怎樣的話,前前後後述了一遍。這女子聽完了,默不作聲,半晌說道:“這是你黃姓村上的事,自然你姓黃的人關心切己,與我白家無涉。你黃家果然像你做得出點兒事,豈不叫我白家減色?我白家人也不少,向來男男女女到你們貴村上來的很多,想是你不出大門,不曾看見過。來者無非總在貴村上,把你們的花樣擱在一邊,另外翻點花樣,占些光去。近來你們的花樣,黴的黴,爛的爛,原來都是紙糊的,就如女工一般,隻好描描,不能上得繃架子,動針動線,那裏還能夠用錦繡鋪起絨來,平起金來,灑起什麼花來?”

話猶未了,這裏黃繡球兀自想著:說這人的話好不蹊蹺!聽他的口氣,不但請教不出他什麼主意,怕他把我的事還要告訴他白家人,來拆我場子,我倒上了他老大的當。那心中一時萬分急躁。所以他形神合離之間,神魂忽然一躁,形體也就忽然一熱。

話休煩絮,且說那女子話猶未了,隻見黃繡球呆呆的不曾理會他,猜著他心中不服,倒真是一個立誌自強的女子,便拍一拍黃繡球的肩,說:“閑話少談,你方才見的那三個大字的書。與幾本小冊子,我都送了你罷。”黃繡球說:“你送我無用,我連三個大字都識不完,其中的文理,同那小冊子上彎彎曲曲的一式,更不解何物。你若不棄,何妨講給我聽聽,再讓帶回家去,請教別人。”那女子道:“這三個大字的書,書麵上是中國字,從我們那邊翻譯出來的,三個字叫做‘英雄傳’。做這傳的人,生在羅馬國,把他本國的人同以前希臘國的人各揀了二十五位,都是大軍人、大政治家、大立法家,一抵一個的兩相比較。我自十歲上,就很愛看這個傳。後來聽說有兩位著名將相,一個叫俾士麥,讀此傳最熟;一個拿破侖,至終身未嚐釋手。這些小冊子卻是我自己從前做的,你看這兩書裏麵都是彎彎曲曲畫的,委實就是我們的字。也難怪你不識,如今我且略略的與你講些。”就講了好大一會,黃繡球竟不覺的十分解悟,模模糊糊,像是那彎彎曲曲畫的,都變了字。又像這些字,都認慣的,一目十行而下,不多幾刻,便把兩種書中的大概,都記著了。停了一停,再抬頭看時,像又不是那個女子,向著黃繡球說道:“這兩種書,你看了雖通知大意,但還不是你的學問程度。”就另外取出一本書來,薄薄的不過二三十張,卻全是中國字,指著說道:“這是教育上講求地理的教授法子,怎樣曉得地理上的生物,怎樣曉得地理上的人種,又怎樣曉得所居的地理,推而至於各處的地理,包括一切,照此一本書求之,無所不有。譬如由你村上的日用常品,考求製造工藝的好歹;由你村上的市麵,考求遠方貿易的利益;由你村上的儒釋道三教,考求各處的非儒非釋非道的宗派。看了此書,就有個著手。”黃繡球一麵聽,一麵看,一麵心中想起黃通理同兩個兒子,說:“可惜他們沒有同來,不然倒好大家聽聽。我且記住了,這個有牌坊的地方,回去同丈夫說知,一同再來。”但此女子是外方人口音打扮,不知是一向住在村上的呢,還是路過的?須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