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通理道:“鬼神終究是無影無形,怎樣見得有道理沒道理呢?”黃繡球道:“道理在人心上,鬼神就在道理上,一個人合著道理,就算守著鬼神,至於禍福,原從道理上生出,有道理自然獲福,沒道理自然遭禍,禍福隻看自家的道理,自受自取,也沒有什麼形影可尋。確實在有個機關在內,這個機關便是鬼神,隱隱然伏在道理之中。難道鬼神真有個猙獰之狀、高大之貌,同那廟裏塑的、紙上畫的一樣嗎?我是不曾讀書,我也不相信那書上的話,覺得我的意思,論鬼神便是這樣。你想想,我這話講得去,講不去呢?”黃通理道:“聽你的講法,勝如聽宋人所講的一篇語錄,比那講陰陽二氣、良知良能清楚得多。但是發了這一番議論,怎樣的叫那和尚尼姑們可以懂得?隻怕像我們這村上,就要在紳商士民當中尋一個能懂的,也不容易。”黃繡球道:“你不去管她,我明天且到那覺迷庵去走一遭。”
次日清早,居然雇上一乘轎子,抬到庵內。一下轎,尋著那尼姑,也不等尼姑款接停妥,開口便問:“供的觀音菩薩在那裏?”那尼姑連忙引至一間廂房裏,指著桌上一座龕子,說:“這便是了。”黃繡球不等說完,已在桌子前麵俯首下拜,口中還像是喃喃祝告,拜了又拜,伏在地上,好一會工夫,才慢慢的站起身來,神色之間,似乎十分敬異,又在桌邊朝著那龕子望了好一會。那尼姑同那老姑子笑立一旁,說:“請奶奶到中間坐罷。奶奶這樣的誠心,阿彌陀佛!那觀音娘娘,一定要保佑的。”黃繡球又不等她們說完,便一屁股坐在供觀音的桌子下邊一張條凳上,說道:“昨天我聽講這位觀音菩薩。靈得很的話,心上就著實感動。”那尼姑聽此一句,對著那老姑子道:“是呀,昨天我把娘娘放光退賊的事告訴了奶奶,奶奶就隻是出神,沒有再比她誠心相信的了。果然奶奶的根基厚,福氣大,娘娘就來感動你了。”黃繡球又正色道:“說來這還了得!你們也掇張凳子坐下。我昨晚做一個夢,真真稀奇,我是千信萬信,隻怕你們兩位師傅倒要疑我說誑。如今當著菩薩的麵,可要說給你們聽聽。”那兩個尼姑齊聲說道:“阿彌陀佛!娘娘從來不輕易托夢把人,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們兩師徒,從普陀朝山下來,寄住在寧波一個人家。這家是個舉人太太,她那舉人老爺去世,又沒有少爺,單留下兩位孫相公,年紀都在二十歲上下。這太太年紀已經望八,薄薄的也有點家私,指望她兩位孫相公,進下黌門秀才,再連著登個金榜。一直做好事,行方便,冬天施棉衣、施粥、散米票子;夏天施藥、施茶;又起座文昌宮,修魁星閣,造寶塔,什麼好事,都肯做,花的錢也漸漸要完,無奈她兩位孫相公,總連一名秀才都中不上。也是她家祖宗積福,這一回碰著我們這位觀音娘娘,暗中憐惜她的一片善念,有一晚,就托夢點化這位老太太,叫她捐些錢到書院裏去,說是花園裏要養樹木,書院裏要養人才,人才養得多,就可以出秀才了。果然第二天,那位太太托了個人,到書院裏寫了五百吊錢的捐。後來我們走了,聞說這兩年,她兩位孫相公都已當了秀才,這位老太太去年才過世的。自此以外,這位觀音娘娘從沒有什麼夢兆到人。我們可不曉得什麼叫做書院,想必是念書的園子,同花園差不多的。”黃繡球道:“我昨天做的夢,比你們說的還要神,你們斷乎不能相信,要是不相信,反替你們添一層罪過,不如不說罷。”兩個尼姑怎樣肯依?一麵去泡出茶來,一麵又坐在凳子上,笑顏動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