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
注釋:
(1)本篇在印入本書前未能發表,參看本書《附記》。
(2)《戲》周刊第十一期(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曾發表伯鴻的《蘇聯為什麼邀梅蘭芳去演戲(上)》一文,該文先引《申報》“讀書問答”欄《梅蘭芳與中國舊劇的前途(三)》文中的話說:“中國舊劇其取材大半是曆史上的傳說,其立論大體是’勸善罰惡’的老套,這裏麵既不含有神秘的感情,也就用不著以觀感的具體的符號來象征什麼……即如那一般人認為最含有象征主義意味的臉譜,和那以馬鞭代馬的玩意兒,也隻能說借以幫助觀眾對於劇情的理解,不能認為即是象征主義。”於是接著說:“這個是很正確的了。但是他因否定了中國舊戲是象征主義,同時否定了中國舊劇采用的一些’象征手法’。比如白表’奸詐’,紅表’忠勇’……因為’色的象征’,還有’音的象征’’形的象征’,也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著……這一些都是象征的手法,不過多是比較單純的低級的。”
(3)指南北朝時的歌舞戲《大麵》。據《舊唐書音樂誌》載:“《大麵》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麵美,常著假麵以對敵。嚐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4)“相人術”《左傳》文公元年:“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又《漢書藝文誌》“形法”類著錄有《相人》一書。
(5)“誠於中,必形於外”語出《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6)古代羅馬劇場,中間為圓形表演場地,周圍環繞著台階式的觀眾席,近似現代的體育場。
十月三十一日
注釋:
(1)本篇在印入本書前未能發表,參看本書《附記》。
(2)《戲》周刊第十一期(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曾發表伯鴻的《蘇聯為什麼邀梅蘭芳去演戲(上)》一文,該文先引《申報》“讀書問答”欄《梅蘭芳與中國舊劇的前途(三)》文中的話說:“中國舊劇其取材大半是曆史上的傳說,其立論大體是’勸善罰惡’的老套,這裏麵既不含有神秘的感情,也就用不著以觀感的具體的符號來象征什麼……即如那一般人認為最含有象征主義意味的臉譜,和那以馬鞭代馬的玩意兒,也隻能說借以幫助觀眾對於劇情的理解,不能認為即是象征主義。”於是接著說:“這個是很正確的了。但是他因否定了中國舊戲是象征主義,同時否定了中國舊劇采用的一些’象征手法’。比如白表’奸詐’,紅表’忠勇’……因為’色的象征’,還有’音的象征’’形的象征’,也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著……這一些都是象征的手法,不過多是比較單純的低級的。”
(3)指南北朝時的歌舞戲《大麵》。據《舊唐書音樂誌》載:“《大麵》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麵美,常著假麵以對敵。嚐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4)“相人術”《左傳》文公元年:“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又《漢書藝文誌》“形法”類著錄有《相人》一書。
(5)“誠於中,必形於外”語出《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6)古代羅馬劇場,中間為圓形表演場地,周圍環繞著台階式的觀眾席,近似現代的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