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驚險(1 / 3)

正文第一三一章驚險

(二合一,更新來遲,見諒。)

一曲奏罷,掌聲雷動,玄宗和貴妃讚不絕口,就連高力士也微微點頭,暗讚王源有些門道,今日所奏的清平調是他聽過的最好聽的一次。

玄宗撫掌歎道:“果然珠聯璧合毫無瑕疵,朕聽的如癡如醉,愛妃想必也是很陶醉吧。”

楊玉環微笑點頭道:“實在是太美妙了,難怪王源對竹笛要求那麼高,李龜年歌聲自然美妙,但王源吹奏的笛聲似是原調卻又不想是原調,但和歌聲契合無縫,甚是合拍。此調.經過兩人合奏,倒像是一首新曲一般,奇妙之極。”

玄宗笑道:“於我心有戚戚焉,愛妃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

楊玉環看著站在下方的王源輕聲道:“三郎,若能時時聽到這王源和李龜年合奏新曲,必是極為享受之事,可惜這王源不是樂師,今日之後,以後怕是再難聽聞了。”

玄宗想了想道:“朕問問這王源肯不肯為宮中樂師,若他同意,豈不是能時常聽到了。”

楊玉環忙擺手道:“三郎,不可如此。這王源是文壇新秀長安名士,你怎可要他入宮為樂師?樂師雖非賤籍,但非士人正道,你若提出,未免顯得有輕視之意。”

玄宗扶額道:“說的是,朕可糊塗了,王源可不是以音律出名,他的詩作才是他的真本事。那該怎麼辦才好呢?”

楊玉環道:“三郎召他進宮好了,跟那個李白一樣,給個翰林院的職位,這樣平日裏可以陪三郎寫詩論文,若是需要,也可聆聽他的音律,豈不兩全其美?”

玄宗微微點頭道:“這個提議倒是不錯,嗯,朕問問力士的意思,聽聽他怎麼說。”

楊玉環皺眉道:“陛下便問問他吧。”

玄宗沒聽出楊玉環的不悅,朝身側的高力士招手,高力士俯身過來,玄宗指著王源低聲道:“力士,朕想召這個王源進宮,你看如何?”

高力士麵無表情道:“陛下是想召他進宮當樂師麼?這倒是可以的,此人音律上和李龜年配合甚妙,召他進來必有絕妙好曲可聽。”

玄宗搖頭道:“那可不成,王源可是個詩壇新秀,音律又非正道,朕是想將他召進翰林院中做個學士,你覺得如何?”

高力士皺眉道:“陛下是想和當年召李白進宮一樣,特賜王源翰林學士麼?”

玄宗點頭道:“正是。”

高力士沉默不語,玄宗道:“不妥麼?”

高力士道:“陛下施恩自然是可以的,不過李白之事在先,曾鬧得眾人不快。當年特招李白入翰林的時候,朝中便有人說陛下施恩不當,為了李白一人壞了朝廷規矩。我大唐有科舉之製,若朕屢次施恩,豈不是讓人以為朕不重科舉之製,讓此製形同虛設?”

玄宗道:“沒那麼嚴重吧,朕也不過是特召過李白一人而已。加上這一次也不過是兩次,怎麼就成了破壞我大唐科舉之製了。”

高力士道:“陛下,這不能以多寡而論,一次便已經是破壞了。更何況那李白行止不端,後來陛下不得不將他逐離長安。朝中流言更是指謫當初陛下召其不當,未經科舉錄用,豈是朝廷勘用之才,不過是不識大體的草莽匹夫罷了。縱有文才,也不堪重用。現在陛下又要召王源入翰林,豈非又惹的那些人說話,而且這王源數月之前不過是個坊丁,機緣湊巧寫的幾首好詩,誰又知道他人品如何?將來會不會是第二個李白?”

玄宗皺眉道:“力士之言也非全無道理,隻是此人朕瞧著甚是如意,貴妃剛才也向朕請求召他進宮,朕聽你這麼一說甚是猶豫了。”

高力士淡然道:“貴妃娘娘既然提了,就當老奴沒說這些話便是,如何定奪陛下自決便是。老奴隻是將事情分析給陛下聽。天下有才能的人多的是,個個都施恩,那也施不過來啊。”

玄宗點頭道:“朕明白了。”扭頭過來輕喚楊玉環,將高力士的一番話說個她聽,楊玉環聽後淡淡道:“臣妾也不多嘴了,隻是覺得此人是個人才,隻要是人才,便是施恩又當如何?不過力士既然這麼說了,臣妾也不好多言。”

玄宗終於覺察出楊玉環語氣的不悅,低聲道:“愛妃,你不會是生朕的氣了吧。”

楊玉環冷淡搖頭道:“臣妾豈敢,力士考慮的周到,是臣妾沒有考慮周全。臣妾的想法荒謬,臣妾隻是自責罷了。”

明顯賭氣之言,玄宗如何看不出來,一時之間也無言安慰,心中甚是覺得不舒服,忙低聲下氣的哄著楊玉環開心。楊玉環單手托腮,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玄宗有些手足無措的在一旁安慰。

場下眾人依舊興奮的談論剛才的曲子,楊釗和秦國夫人一邊假意說笑,一邊偷偷觀察著貴妃和玄宗的動靜,見玄宗和高力士交頭接耳一番,接著貴妃便撅嘴賭氣,兩人心中均明白事情遇到阻礙了,必是高力士從中進言阻撓了。高力士若是站出來阻撓,這件事還當真不好辦。

“堂兄,看來貴妃的話沒有奏效,以貴妃的性子,必是不會再提了,你需得想想辦法了,今日是最佳時機。過了今日便難了。”秦國夫人低聲道。

楊釗撓頭道:“為兄豈不知機會難得?可明明陛下有召王源進宮之意,奈何高力士從中阻攔。高力士的話陛下可是聽得進去的。”

“但總不能坐等時機消縱即逝吧,總的做點什麼,要不讓三姐出麵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