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八章 諾言(1 / 2)

正文第六零八章諾言

(謝moshaocong兄弟的打賞)

兩人跳下岩石,沿著岩石之側的一道斜坡往上爬去。南臨大峽穀,就連吐蕃人應該也不知道這裏居然有一道上山的斜坡。或者是他們知道這道斜坡,但因為臨深淵峽穀,故而他們壓根就沒認為會有人從這邊爬上山來。

斜坡上草木密集荊棘叢生,兩人小心翼翼的在樹木和荊棘之中穿行,行動不敢太過放肆,因為擔心這裏也有吐蕃人的暗堡和哨塔。但一路爬上山頂,隻在最高處看到了一座小型的烽火台,卻隻是用來眺望和傳遞烽火之處,裏邊容納不了幾名士兵。

半個時辰後,兩人來到山頂的北側+,這裏已經是墨脫城所在的山梁的上方。躲在巨大的岩石背麵,兩人探頭往下瞧去,但見兩山之間的山梁上坐落的墨脫城淨收眼底。城中一片燈火通明,雖是半夜時分,城頭城下依舊兵馬穿梭來來往往,一副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

整座城方圓不過裏許之地,方方正正像個石頭壘就的方盒子。隻有東西兩座城‘門’,這表明這墨脫城原本就是一座關隘。但即城牆四角加蓋了四座敵樓,東城‘門’處居然還建造了甕城。

在這個位置,也可將石頭斜坡上的烽堡的布置格局一覽無遺。十幾座烽堡相隔百步分成四道防線從斜坡下方依次往上排列到墨脫城東城‘門’外百步之處。這四道防線便足以將攻上來的路線全部封死。劍南軍要是從斜坡上往上強攻,代價定然極為慘重。

王源沒有緊鎖盯著山梁上的城池一言不發,他想不出如何攻下這座城池的辦法。手中的一切器械都毫無作用,光是這道斜坡便已經讓人頭痛不已了。更何況就算攻上來又如何?墨脫城東城‘門’外隻有一小片空地,方圓約莫兩百步左右。攻上了斜坡便在墨脫城頭弓箭的攻擊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剛剛拚命衝上來的劍南軍很可能剛剛冒頭便暴‘露’在吐蕃人的弓弩之下。那是怎樣一種恐怖的情形。

“此城可謂天險,這才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我算是領教了。吐蕃人顯然是將這裏經營成了銅牆鐵壁,除非我大軍有飛羽在背,否則恐怕難以逾越此處了。”王源低聲歎道。

公孫蘭看著山下的布局也是皺眉無語,她雖不沒帶兵打過仗,但跟隨王源之後也經曆過幾乎所有的戰事,慢慢也懂了一些兵法之理。看著此處的格局,公孫蘭也承認王源這樣的喪氣話絕非是聳人聽聞。狹窄的山道,滑溜陡峭的山坡,數道烽堡中的弓箭手,‘逼’仄的地勢,堅固的城池。一旦攻城,這些都將是劍南軍的噩夢。

“二郎,莫灰心,總有辦法的。”公孫蘭輕撫王源的脊背,愛憐的安慰著垂頭喪氣的王源。

王源歎息道:“天時不如地利。聖賢論兵誠不我欺,我空有神威炮,空有五萬五千大軍,裝備不可謂不‘精’良,將士不可謂不勇猛,但這樣的地勢卻叫這些絲毫派不上用場。”

公孫蘭輕聲安慰道:“我知道,我知道。你也盡力了,總不能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若是在攻不下此城,或許咱們該退兵了。”

王源搖頭道:“退兵是不可能的,此時退兵且不說朝廷是否答應,於大的戰局也極為不利。我劍南軍固然可以全身而退,但那樣一來,吐蕃人便可將東邊為了防禦我進攻的兵馬盡數調往其餘兩路大軍進行圍剿。那麼其餘兩路兵馬便危險了。我猜想,高仙芝的安西軍必然已經攻到了邏些城以西數百裏外,北境的戰局且不論,我劍南軍和安西軍一東一西進‘逼’邏些城,各自給對方減輕壓力,‘逼’得吐蕃人分兵對峙。若一軍撤退,便打破了這種平衡,另一軍便將遭受滅頂之災。事關大局,不是說撤兵便能撤的。”

公孫蘭點頭道:“我明白了,我們其實牽製了匹播城以及此處的吐蕃兵馬,一旦撤兵,他們便會去全力攻擊安西軍,這確實不是個好主意。那我們且駐紮此處,不攻也不撤如何?”

王源搖頭道:“那也不成。我們若長時間的不進攻,吐蕃人便知道我們根本沒有能力攻下墨脫城。駐紮在匹播城的吐蕃大軍一樣會集中調兵去攻打安西軍,因為我們給他們的威脅不夠。隻有拿下墨脫城,兵臨匹播城下,他們便隻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身上。況且我們駐紮在這裏糧草卻要從八百裏外的姚州一路送來,這豈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