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重圍(2 / 2)

派往出口山穀的斥候在夜裏奔馳而回,將哥舒翰和李光弼從睡夢中叫醒,稟報他們,在湖盆出口之地出現了吐蕃人的兵馬。因為夜晚昏暗,估算不出人數。但從火把的數量和綿延的路徑來看,數量不下於數萬之眾,也就是說,這毫無疑問是吐蕃的主力兵馬。

哥舒翰並不以為意,他認為,遲早會遭遇吐蕃大軍。這裏碰不上在邏些城下還是會遭遇到。但是連他也覺得驚訝的是,這些吐蕃兵馬是從何處冒出來的。按照原先的估計,他們應該是堅守邏些城才是。主動的出現在這裏,難道有什麼企圖不成?

次日清晨,陽光普照在納木錯湖畔,哥舒翰和李光弼也終於看清楚了從山穀中抵達湖盆的吐蕃兵馬。整個山穀的出口以及鄰近的湖盆草地上黑壓壓全是吐蕃人的兵馬。旌旗招展人馬鬧哄哄的鴰噪不休。有著豐富臨敵經驗的哥舒翰和李光弼輕易的便得出了吐蕃大軍的數量:五萬人!

五萬人!而且大部分是騎兵!

這一次就連哥舒翰也驚訝的說不出話來。雖然有過六萬對八萬的大勝,但石堡城那一戰是計謀取勝,並未進行過騎兵的正麵作戰。那一戰是吐蕃騎兵被吸引去襲擊大營,大唐騎兵這才有機會去攻擊對方的步兵隊。雙方的騎兵自始至終沒有正麵交過手。吐蕃人的騎兵掉頭來攻時,唐軍大部分已經進了石堡城中,逼得吐蕃騎兵往南撤走。

而現在,麵對的五萬吐蕃的騎兵大軍,又在這湖畔的平疇之地,一場正麵的交戰在所難免。這種情勢下,任何計謀都無用,拚的便是兵力和實力。

好在吐蕃騎兵大軍並未立刻發動進攻,他們隻是遠遠的紮下營盤觀望。就像一隻猛獸盯上了獵物,但卻並不發動進攻,隻是遠遠的看著你,你都會覺得毛骨悚然。

哥舒翰和李光弼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所有人一致覺得,以現有的兵力和硬拚一場勝算不大。即便取勝也再無實力挺進邏些城下了。這一回哥舒翰沒有固執己見,而是同意了李光弼提出的立刻撤往東北方山口的意見。打不過可以撤,自己的兵馬也是騎兵,敵兵拔營追趕也未必能追的上。退出納米錯湖湖盆之地,高原上的丘陵山地地形將更有利於回旋智取,比之在這裏毫無選擇隻能硬拚要好了太多。雖然這麼做有些像是喪家之犬的樣子,但能屈能伸才是正道,沒必要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

於是乎唐軍騎兵立刻丟棄了大量的輜重之物,開始輕騎回撤。對麵的吐蕃兵很奇怪的沒有選擇立刻追趕,而是慢吞吞的開始拔營緩緩跟著唐軍的屁股後麵而來。

哥舒翰和李光弼無暇多想,隻帶著三萬多騎兵沿湖飛馳後撤。但在午後時分,他們又得到了一個讓他們肝膽劇烈的消息。後方的湖灘上,一隻吐蕃騎兵兵馬正迎麵而來。數量足有四萬之眾。

哥舒翰傻眼了,很顯然,這四萬吐蕃騎兵是從進口而入。自己的三萬五千名騎兵竟然被九萬吐蕃兵馬前後圍堵,堵在了納木錯湖的東邊的湖灘之上。

除了交戰,唐軍無路可走。山上不去,湖也過不去,此刻除非唐軍個個身有飛翼,否則插翅難逃。

直到此時,哥舒翰終於醒悟過來,王源那封信中提及的情形真實的發生在眼前。那封信是給他的提醒和忠告,而非為了爭功。吐蕃人早就設下了天羅地網,就等著自己一頭紮進這個網中

事到如今,說什麼都遲了,後方的五萬騎兵正緩緩的夾擊而來,前方的四萬吐蕃騎兵也正迎頭趕來。哥舒翰別無選擇,他也做出了目前形勢下最正確的抉擇,那便是不顧一切朝前方的四萬吐蕃兵馬進攻。贏是贏不了的,能逃走多少便逃走多少吧。這是最無奈也是最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