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者點頭答應了,聊了片刻後便即退下休息。王源和兩位太守倒是沒法休息的,因為他們要等待隨時可能到來的大隊人馬。同時三人還有很多棘手之事要商議解決,故而圍在火堆之旁低聲交談不已。
四更以後,等待已久的大隊人馬終於在不間斷的趕了一天一夜的路之後抵達了山寨之中。隨著這數萬百姓的抵達,此行所有的兵馬和百姓也終於全部抵達黃河岸邊。王源此行突襲平原城解救顏真卿的行動也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
率三千騎兵出擊之前,王源做好了此行極其艱難的準備,但他卻沒想到,這一趟比原先想象的更為艱難。這近一個月的時間所經曆的一切簡直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折磨。經曆了大大小小十餘場惡戰,折損了近一半的親衛騎兵,連帶李欣兒公孫蘭青雲兒她們都受了傷,李欣兒若不是運氣好現在還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種糟糕的情形。總而言之,這一趟行程就是一場讓人難以忍受的噩夢。
現在,這場噩夢終於快要醒來了,到了最後的關頭,隻要能順利渡過黃河抵達北海郡境內,這一趟行程便算是功德圓滿。然而這最後的一哆嗦才是整個行程之中最重要的時刻,而這最重要的時刻其實也是整個行程中最艱難的時刻。
整個營寨之中充斥了近五萬人。但這五萬人中有四萬多是百姓。四萬多百姓之中有一大半都是老弱病殘之人。除此之外,能保護渡河的兵馬其實隻有王源手下的一千六百餘親衛騎兵,還有一千多平原城步兵,外加上兩千三百名北海郡的渡江兵馬。整體兵力堪堪隻有五千人。以這五千人要保護四萬多百姓安全渡河,這是多麼艱巨的一項任務。他們要麵對的是兩萬敵軍,四倍於己之敵。可謂壓力巨大。
天明之後,整個山寨之中一片沸騰嘈雜。四萬多百姓在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顏真卿不得不將全部的精力放在管理這四萬百姓的身上,幸而顏真卿對此很有一套,而且他也很有耐心。所以雖然百姓們嘈雜鴰噪不堪,但卻逐漸平靜下來,雜而不亂。
王源可沒心情去管這些百姓的事,他的心思全放在當天清晨的船隻測試之事上。這才是重中之重。若是自己小船拚接大船的想法隻是異想天開不起作用的話,那事情可真的棘手了。這件事幾乎關係道所有人的安危以及最終的成敗。
清晨時分,王源親自帶著人在蘆葦蕩中割出一條通向黃河岸邊的水道。不久後,兩位老丈帶著八名船工駕駛著十條小船沿著河岸駛入蘆葦蕩中開辟的水麵之上。數十根新砍伐下來的毛竹被拖到這裏,幾十人開始了對這十條小船的改造。不久後十條小船並排成兩列,然後以毛竹繩索緊緊的固定起來連接成一個整體,在小舟的外圍綁上了一捆捆的蘆葦以增加浮力和重量,終於在經過半個時辰的折騰後,一條四不像的拚裝大船出現在眾人麵前。
雖然很多人看著這怪模怪樣的船隻很是皺眉,不相信這樣的玩意能抵擋河中的風浪,但王源卻並不為意,不顧眾人勸阻,親自登船要和幾名船工一起試驗這種拚裝船隻是否可行。於是乎,這條怪船帶著所有人的期盼沿著開辟的蘆蕩水道緩緩的駛向了黃河之中。
抵達黃河之中,王源立刻便感受到了黃河的威力,即便隻是離岸數十步遠的距離,滔滔河水已經有了強大的衝擊力,帶著這條怪船胡亂打轉。幸虧船工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他們長篙的控製下,大船還是朝著河中心緩緩而去。越是往河中心去,河水的威力越是讓人恐懼。滿眼是黃色的喝水,河麵上刮起莫名的怪風,浪花湧起一人多高,船隻在水中上下起伏,綁紮之處發出喀喀喀的怪響,似乎隨時要散架的模樣。王源在船上簡直被顛的翻天覆地幾乎要吐出來,但他還是咬牙挺住,和著十名船工一起努力的控製著船隻。
終於,船隻穿越了河中心,在下遊兩裏處成功抵達對岸。這艘怪船居然抵擋住了黃河的巨浪和激流,安然無恙的成功橫渡。隻不過所有人都精疲力竭,因為耗費了太多的精力。
但無論如何,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驗證,需要改進的隻是一些捆紮方式和船隻的排列方式。寬度不夠,導致船隻跟有顛覆的可能。在對岸的小漁村碼頭,王源和牛老丈張老丈以及其他船工商議了一番,將船隻拆開來重新排列方式拚接綁紮,這一次是以三艘並列的方式,增加船隻的寬度。然後眾人重新出發,從對岸往回橫渡。這一次明顯船隻穩定了許多,但即便如此,還是經曆了一個時辰的搏鬥才回到大寨之中。